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海瑞(1514—1587),明朝人,为官清正,不畏权势,敢于“为民请命”。 明朝嘉靖年间,全国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连中小地主也纷纷破产。民怨沸沸,天下不安。嘉靖皇帝迷信道教,不理朝政,还很厌恶进谏。朝中大臣明哲保身,没有一个敢向皇上劝半句。  相似文献   
42.
思贤 《法制博览》2008,(15):51-51
公元1527年,明世宗嘉靖皇帝传命礼部,为妹妹永淳公主择婿。 嘉靖皇帝原是湖北的藩王,只因明武宗正德皇帝一生荒淫,无儿无女,坐天下的差使这才落到了嘉靖的头上。 最终确定的人选名单被送到皇帝的御案前,嘉靖认真选择之后,认为陈钊才貌俱佳,堪为公主之配,于是圈定了陈钊的名字。然而,有个叫余德敏的官员,  相似文献   
43.
正说到"骂皇帝",许多人都会想到海瑞。海瑞确实骂得痛快淋漓,直接说嘉靖皇帝"薄于父子"、"薄于君臣"、"薄于夫妇",有刺激性的是这一句:"盖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不过,别以为只有海瑞才敢这么痛骂皇帝,宋人骂起皇帝来,比海瑞凶得多。  相似文献   
44.
“酌海楼”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一座私人藏书楼,地处浦城县城关潭处弄。酌海楼早年在福建很有名气,据说其藏书量和浙江宁波的“天一阁”相差无几,当初,“天一阁”七万余册,而酌海楼有六万余册。所不同的是,“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年间,资格老,当然。两楼的命运也不相同。“天一阁”因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注得到保护,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文化人向往之圣地,而酌海楼却烟消云散、遗址不存。  相似文献   
45.
庄重 《法制博览》2011,(13):76-77
壬寅宫变,明朝嘉靖时宫婢谋害世宗之事件。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世宗宿端妃曹氏宫,宫婢杨金英等乘世宗熟睡之机,以绳系其颈,合谋勒死之,但误为死结。方皇后赶来救护,世宗得不死。事变后,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被害死,宁嫔王氏和端妃亦受牵连处死。明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年,公元1542年),骇人听闻的“壬寅宫变”发生在紫禁城里,宫女杨金英带领十几名年轻的宫女,在当天深夜,企图用绳索勒死嘉靖皇帝朱厚熄。  相似文献   
46.
嘉靖年间,日本大内氏和细川氏这两大豪门争着派使团来中国朝贡,两使团到达宁波后,发生真伪之争。结果双方打了起来,不仅自相残杀,还杀害了不少中国民众,明军将领或不幸战死,或被掳走。在今人眼里,朝贡是四周弱小蛮夷向强大的中央王朝示好、臣服的表现,通俗来讲,也就是给人磕头。那为什么当时日本人要争着给明王朝磕头?磕不成还要烧杀抢掠?更匪夷所思的是,这次日本朝贡改变了明朝的战略走向,留下了深刻、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明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上江南市镇的发展是辉煌的一页,而其中吴江县市镇的发展又较具典型性。在这一时期,尤以正德至嘉靖的半个世纪增长最快。因此本文将试图从本文研究的市镇的概念和市镇发展的定义、市镇发展的现象、发展的普遍性原因和特殊性原因等三个方面探析明朝嘉靖年间吴江县市镇呈现显著发展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8.
嘉靖李元阳本《论语注疏解经》是以元十行本之嘉靖重校修补本为底本加以改造、完善刊刻而成,在经籍史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在版式、行款方面作了较大的发展和完善,形成半叶九行,经文单行大字、注文单行中字、疏文双行小字,且领起大"注"字、大"疏"字均黑底白文外加黑圈的格式,经、注、疏区分显明,体例完备;二是对元十行本原版和明正德、嘉靖修补版均作了较为全面的校改,补脱删衍,改正讹误,成绩较为突出;三是此本也出现了不少误刻和误改,其误改往往据文意和文例,不易发觉。李元阳本对此后的北监本、毛本、殿本、库本和阮刻本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9.
王帅 《学理论》2014,(5):155-156
大礼议,又称"大礼议之争",是发生在是明代中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事件。这场争论震惊朝野,卷入人物之多为历史罕见。这场争论围绕着新即位的嘉靖帝的生父兴献王的封号问题,朝廷上下分为两派:一派以弱冠之年的嘉靖帝为首,辅以中下级官员席书、张璁、桂萼等组成的"议礼派";另一派以三朝老臣首辅杨廷和为首,辅以乔宇、汪俊等阁臣和言官组成的"护礼派"。君臣关系如此激烈对峙对抗,这在皇权高度集中,相权逐渐衰微,大臣地位低下的明朝还是第一次出现。  相似文献   
50.
《党建文汇》2014,(8):46-46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为对付入侵浙江沿海的倭寇.嘉靖帝命时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的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充参将,负责抗倭。戚继光到达浙江后,看到明军纪律松弛、兵不习战,于是请求组建新的军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