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1414篇
中国政治   1396篇
政治理论   943篇
综合类   69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47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31.
“机遇”是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时期”。由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故而,机遇作为发展的偶然性表征,其整体趋势将受到历史必然规律的制约。马克思重视对机遇概念的思考,在其论著中不断修正个人认知,最终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机遇思想;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环境中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的战略尝试,则是马克思机遇理论在中国的延伸。  相似文献   
932.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通过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基于历史主义原则的正义观,为人的自由个性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指明方向、开辟道路。针对拉萨尔主义将分配正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其以劳动所有权为理论基点、以平等的权利为原则从而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目标的主张。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为理论出发点,阐明了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分别是正义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历史实现形式。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性分析中,可归纳出权利原则、贡献原则和需要原则三种分配原则,体现了正义原则在不同阶段的历史展开和扬弃发展的过程。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深入探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分配正义观的批判及其理论超越,既是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正义观本真要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克服分析马克思主义重构马克思正义观的方法论缺陷与理论局限,消除对马克思正义观辩证意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33.
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通过对巴黎公社管理经验的总结,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人民管理思想,即:人民主权、人民普选、人民监督、人民武装、人民教育和人民公仆.深入研究这一思想对当今中国贯彻“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维护社会公平、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4.
当代西方文化观各有千秋.马克思着眼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认为全球化是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是各个民族及其文化发展延续的基础与前提.全球化集中各民族的文学推动世界文学的形成.全球化是各民族文化全面交往的时代.马克思民族文化观的当代意义体现在认识与实践两方面.全球化运动在深刻改变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建构起一种人类公共的认知方式,即世界意义上的文化理解与认同.各民族文化交融及整合的时代要求推动世界文化形成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935.
从认知隐喻学的角度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实际上把资本主义看做一个好战而有法术的病人。这个隐喻反映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与残酷性、资本主义的能耐和资本主义的病态本质的认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隐喻和认识为其后继者提供了基本的认识框架。基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隐喻和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代资本主义被取代的不可避免性及其长期性。  相似文献   
936.
马克思民生思想体现在他的许多著作里面,贯穿于其理论发展过程之中,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内涵非常丰富,对于我们改善民生问题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937.
刘丽江  程婵媛 《学理论》2013,(14):35-36
人的本质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过程,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发展的。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还是社会存在物,人的本质只能通过自己后天的实践创造活动获得。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做了现实性的考察,马尔库塞从人的自然性入手,没有抓住人的社会性,同时马尔库塞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浮于理论层面,没有从其现实角度观察,所以不如马克思人本质思想理解的深刻。  相似文献   
938.
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专门系统的阐述生态哲学思想,但从各个时期的不同著作中可以看见生态哲学思想的端倪,马克思在很多著作中批判生态破坏,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生态和谐是共产主义的表现之一等等。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本,深入分析和阐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全面的掌握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使之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以便卓有成效的指导"美丽中国"的建设,并对解决当代社会生态问题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39.
自然和人文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两个维度。当前我国学界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缺陷:学者们仅从自然维度考察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根基、内容、当代价值以及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忽视了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与自然生态思想的形成是同一过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相统一、资本本性是人文生态恶化的根源、以人为本和人的主体性思想是马克思人文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深入考察马克思的人文生态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0.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党的政策越来越强调“人”的作用,突出“人”在现代化建设的地位,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人本思想,实现了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