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正黄埔建校,国共同倡,中山初创,翔宇力襄。精英执教,革命旗扬,九十历程,历经沧桑。万千学子,器宇轩昂,精研兵法,奋发图强。风纪似铁,意志如钢,东征北伐,决胜疆场。八年抗战,卫我家邦,中流砥柱,民族脊梁。驱倭致胜,寇首归降,金瓯待补,勒马回缰。中兴华夏,旧貌新张,中枢决策,政绩辉煌。  相似文献   
92.
<正>汉景帝时,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发动叛乱,景帝在听从袁盎的建议诛杀晁错之后,派袁盎以太常身份出使吴国,做刘濞的工作。刘濞很看重袁盎,想留他在手下作将军,袁盎不从,刘濞就派500士兵将其包围起来。袁盎很清楚刘濞的用意,也预感到这次恐怕是有来无回了。正在绝望之时,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忽然挑开帐  相似文献   
93.
若为信仰故     
《廉政瞭望》2012,(13):2-2
护士们无声地注视着医生,等待着决定,输廊还是不输血。  相似文献   
94.
餐饮服务单位的餐厨废弃物,经过非法提炼与加工,形成了"地沟油",然后又通过"回收油"、"潲水油"等散装形式,重新流向餐饮企业的餐桌。"禁散令"只是堵住了"地沟油"的出口,要斩断"地沟油"的黑色利益链条,必须要管好"入  相似文献   
95.
清末民初有桐城派"殿军"之称的马其昶所著<庄子故>,不仅深得庄生哲学之旨,同时对<庄子>文学品评也颇具特色.而<庄子故>对<庄子>的文学品评偏重于文章结构的梳理,这一特色的形成主要与马其昶的桐城派作家身份以及当时的八股科举取士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96.
刑事诉讼本应从立案侦查,向起诉、一审、二审不断推进,直至执行而终止,然而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出现了不少程序回逆的现象。有些程序回逆是必要且合理的,但大多数程序回逆或者背离了刑事诉讼法设立的目的,或者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相抵触,或者违背了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有必要对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进行修改,保留有必要且合理的程序回逆的规定,废除无必要且不合理的程序回逆的规定,限制有必要但欠科学的程序回逆的规定,以完善相关诉讼程序和制度。  相似文献   
97.
王淦生 《唯实》2004,(5):96-96
人们赖以支撑自己使之从生物堆里拔地而起的决不仅仅是那根特有的脊柱,更有人类所特有的思想。除了思想,我们实在找不到可以笑傲万物的地方:论奔跑不及猎豹,比魁梧难敌熊罴,飞翔比不上鸟类,潜水远不及海龟……而使人类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惟有我们在生物界中独领风骚的思  相似文献   
98.
诗心未负江山债,诗人非属江郎才, 历难更开新诗境,黄河九曲诗汛来。这是“文革”结束后,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赠友诗,这也是贺敬之自己的心声。贺敬之,时代造就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他的歌,不仅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而且展示出时代的风貌、时代的特色。歌剧《白毛女》为他执笔创作,“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扎呀扎起来”……一个苦难中的女孩,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写出了人们对新时代的渴望,对延安生活的向往……“过去的南泥湾,到处是荒山,如今的南泥湾,鲜花开满山”溢满诗人的满腔激情、大生产的热火朝天……贺敬之,以诗著名,以歌传世;时代造就了诗人,诗人为时代而歌。  相似文献   
99.
陈荣高 《今日浙江》2009,(19):22-22
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结合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要以实施农村“135工程”为抓手,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0.
人称照应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手段之一。英汉语篇中的人称照应各有特点,在翻译中译者应予以注意。文章从一个译例入手,探讨英汉翻译中人称照应手段的转换问题,指出译者应深入了解源语和译语在人称照应上的特点,以尊重译语衔接模式为前提,以实现译语语篇连贯为目的,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