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要闻     
<正>重要会议8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八届灾害管理高官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由民政部和亚太经合组织共同主办,会议主题是"加强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窦玉沛强调,面对新的自然灾害形势,亚太经合组织各经济体之间的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需求在增加。提议进一步深化各经济体在减灾救灾领域的合作。一是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二是推进防灾减灾专业化建设;三是建立重大自然灾害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2.
俞远汉 《中国减灾》2012,(5X):56-56
<正>今年是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成立十周年,1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改为"国家减灾委",并成立"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指定民政部牵头承担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的具体职能和发挥协调作用。随后多个地方各级政府也成立了减灾委和办公机构,逐步构筑起了开启中国特色防灾减灾事业的领导  相似文献   
33.
李振炎 《中国减灾》2012,(6X):38-40
<正>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在震后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民政部向地震灾区捐款,并经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民政部救灾司,实施四川省彭州市小鱼洞镇灾后重建项目,包括社会组织重建、农村社区重建、农村经济重建和能力建设等10多个项目。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一项目,和项目组成员一起深入小鱼洞镇,倾听地方意见,了解群众需求,组织培训和  相似文献   
34.
《中国减灾》2012,(5X):7-11
<正>时值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们通过本刊纷纷寄语中心。委员们回顾了中心和国家防灾减灾事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十年,肯定了中心成立以来对国家防灾减灾科研发展的突出贡献,并对中心未来的发展寄予了殷殷厚望。  相似文献   
35.
正损失综合评估的功能定位全面掌握一次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破坏程度、直接经济损失是应对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基础性工作,对支撑灾区开展恢复重建、不断完善优化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的开展,具有以下功能:  相似文献   
36.
<正>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已经胜利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未来15年全球减灾的指导性文件《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本刊特邀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史培军对该框架的基本内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7.
2015年2月3日,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会议并讲话。窦部长的讲话对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王勇国务委员、李立国部长对减灾救灾工作的指示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对2015年全国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本刊特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8.
姜力 《中国减灾》2014,(21):6-9
9月27日,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并作了《履行政府主导职责,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努力提升自然灾害治理能力》的主题演讲。本次国际研讨会的主题是“公共安全治理:政府与社会的合作”,由国家行政学院、公安部、民政部、卫生计生委、国资委和安全监管总局共同主办,来自国内有关应急管理的部门和研究机构,以及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和欧盟等国际组织的官员、专家学者和应急管理工作者等40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39.
正当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达到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条件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将会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查看灾情并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救灾工作。有时专家组也会赶赴灾区协助开展救灾和灾情核查评估工作。本刊特邀几位今年参加了救灾应急响应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一起分享他们在救灾一线的见闻、感受以及思考。应急响应条件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将会启动国家救  相似文献   
40.
<正>我国是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的国家,尤其是近几年来重特大自然灾害接连发生,严重气象、地震以及地质灾害和森林火灾等灾害多发频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表明了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决心。近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秦大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