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72篇
中国政治   74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王宁 《理论探索》2005,(3):79-81
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在制度设计上“同”大于“异”,在实践效果上又具有天然的互补性。两者相互融合的可行性很高,且有充分的必要性。在并不改变核算单位的资金性质、资金使用权和财务管理权以及财务机构的前提下推进二者的自然融合,可以降低改革的成本,提高财政控制力,并对促进财经监督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2.
吴晓波 《春秋》2020,(2):59-62
管仲(前723-前645),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在齐国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国库空虚,其邻国之间战乱频仍、对齐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以其卓越的谋略实施变法,使齐国国富民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并无远大志向的齐桓公一跃而为"春秋五霸"之首霸。而20世纪的"凯恩斯主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便已被应用,其代表人物就是管仲。  相似文献   
83.
我国2001年新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首次规定了税收优先权制度,对于该制度设计,法学理论界有观点认为这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突破。但税收优先权的设置是否有其合理依据,是否真如有的学者所言是我国立法的显著进步,有待从理论上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4.
夏勇 《法制与经济》2010,(9):112-113
在国库集中支付下,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预算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通过阐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预算会计的关系,剖析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缺陷,认为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划分造成会计信息的不统一、总预算会计核算范围过窄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完整、以及"以拨作支"的核算方法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客观影响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的成效,从而在重新构造预算会计体系、提升总预算会计地位以及改变"以拨作支"的核算方法等方面提出改进预算会计的建议和对策,以期预算会计能更好满足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85.
本文以东宝区为例,对该区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向乡镇延伸工作运行情况开展了深入调查,探讨对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向乡镇延伸工作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6.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在国库支出方面规定的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财政资金收付管理制度,是与分散的国库支付制度相对的财政资金支出管理制度。我国目前主要是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主要探索目标。  相似文献   
87.
近几年来,检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涉案人员除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外,尚有较大数量的违法所得。以前,处理此类违法所得,由检察机关出具没收决定书以及省财政统一印制的罚没收据,将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对不服没收决定的申诉,列人控申复查的范围。检察机关不再行使没  相似文献   
88.
熊伟 《法商研究》2015,(1):14-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未及一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就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新《预算法》),国务院随即发布《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与此同时,法治得到前有未有的重视,凡属重大改革都要求于法有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更提出,要实现立法与改革政策相衔接,确保改革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然而,法治究竟对预算提出了什么要求?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理念?其衔接仅在于完善立法还是  相似文献   
89.
修订后的《预算法》中,有关国家金库管理条款的规定是这部新法最显著的亮点,说明我国国库体制的核心价值,除了传统的职责分工、强化控制之外,还融进了现代国家治理的权力制衡理念。  相似文献   
90.
<正>精气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不断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动,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就是精神力量。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