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48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577篇
工人农民   122篇
世界政治   14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71篇
法律   4343篇
中国共产党   3571篇
中国政治   7549篇
政治理论   1486篇
综合类   277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55篇
  2022年   304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628篇
  2014年   1916篇
  2013年   1646篇
  2012年   2112篇
  2011年   2197篇
  2010年   2214篇
  2009年   2161篇
  2008年   2084篇
  2007年   1467篇
  2006年   1397篇
  2005年   1128篇
  2004年   825篇
  2003年   697篇
  2002年   812篇
  2001年   572篇
  2000年   42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华锋 《桂海论丛》2006,22(6):63-65
当今国际社会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政治问题社会化和国际社会问题政治化、权力政治和权利政治共存竞争的全球性国际社会。这启示中国应当在坚持符合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原则基础上,以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与塑造和谐国际社会为目标,更积极地融入国际社会,在融入中做到传统外交和非传统外交并重,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自信心,灵活对待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身份,着力处理好与大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国际角色的定义和变化--一种动态分析框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珣 《国际政治研究》2006,27(1):133-143
国际角色是分析国家的对外行为和外交政策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本文通过详细考察国际角色的国内和国际根源,试图探讨影响国家的国际角色定位与转换的原因。将两种根源的不同情况进行组合,可以得到国家的国际角色定位和转化的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建立一种分析国际角色定位与转换的动态模型,从而为分析国家外交政策演变提供一个有益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993.
当今国际格局的最显著变化,就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以及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就中美当前的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而言,中美战略竞争中短期内还难以决定性地改变当前的国际秩序。中国即便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和在亚太地区的霸权主义军事及安全行动采取斗争的回应方式,也并不意味着两国无法合作、或中美关系已进入国际秩序变革的主导权之争。中美战略竞争的同时,经贸往来和必要的合作仍会发展。中美战略竞争会影响权力、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调整变化,其走势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国际秩序的稳定和变革。但未来国际秩序的变革并非只取决于中美,世界主要国家间的互动关系和战略选择,将决定性地影响中美战略竞争的走势和未来国际秩序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994.
生态合作治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沿线国家为应对复杂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跨区域协同共治机制。当前,“一带一路”生态合作治理在自然灾害和生态风险应对、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绿色合作、合作机制建设与对话交流、合作规划和参与指引建设、技术转让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面临着大国博弈导致治理碎片化、各国发展现实差异与理念偏差、本国利益保护偏好、国际合作平台机制欠缺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引导,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的生态治理合作交流平台与机制和对内的政府与企业约束引导机制的建设,担起中国责任。  相似文献   
995.
国际海缆是国家间信息与技术流通的支柱性基础设施,全球数字互联需求的上升催生了国际海缆的新建热潮,中国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海缆产业机遇期。与此同时,新建海缆项目因其信息通信设施的特殊敏感性,频频与登陆地的国家安全判断错综交织,已经导致且或将引发更多的国家间摩擦。近年来,中国企业为此频频陷于被动。关于国际海缆的基本技术、法律知识和发展史表明,在铺设国际海缆过程中,因安全原因,国际海缆的的所有权、施工方被过度关注,但国家登陆权审批规制和海缆路线布局的多样化更需要重视。国际海缆建设不仅是企业技术领域内的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中国政府需要全面有力地介入,才能实现国际海缆的优质布局,强健通信及所有相关产业的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996.
从1999年开始,遭受苏东剧变严重冲击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新的联合形式,即一年一度召开的当代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会议在召开时间、地点、议题、主办方和参加党派、常设机构、运行原则等方面确立起了基本固定的架构,并逐渐成长为一个非组织化、非中心化的共产主义多边交流平台。研究该会议的构成要素、运行机制和功能定位对于探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团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孙超  马明飞 《河北法学》2020,38(1):183-191
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海洋领域的细化,反映了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趋势和价值目标。它创造性的继承并发展了和而不同思想以及共同体思想,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新的价值指引。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成员基于海洋共识和共同的海洋利益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在海洋领域的共同合作形成的联合体,包括海洋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区域可以通过实施多边海洋行动,构建区域海洋命运共同体,实现区域合作关系的升级。海洋命运共同体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海洋观,中国在全球可以通过构建海上丝路命运共同体、提升国际制度性话语权和形成国际海洋法律新制度来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  相似文献   
998.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面临挑战和"一带一路"倡议方兴未艾的复杂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发展机遇与人权相关风险的双重挑战。国际工商业与人权议程尤其是联合国《工商企业与人权:实施联合国"保护、尊重和补救"框架指导原则》蕴含着丰富的企业人权责任。我国可从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采取应对措施。在政府层面,可以制定并执行相关法律与政策;制定工作指引,建立监管体系;制定工商业与人权行动计划。在企业层面,应当把尊重人权原则纳入公司治理;主动发布人权履责报告,加强对话与合作。  相似文献   
999.
1000.
马小娟 《群众》2020,(5):54-55
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断丰富,阵地不断拓展,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可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仍须迎接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现实利益错综复杂、社会群体日益分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等带来的诸多挑战,依然存在一些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