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牟宗三先生的人性论有三层:最高一层是义理之性,是先验而纯粹的道德理性;较高层是气质之性,较低层是指饮食男女的生物本能之动物性。后面的两层统称之为生之谓性,是经验的实然的人性。牟宗三先生用自己的人性论思想对中国思想史进行了总结;并给予现代化,把西方"人是理性的动物"作了中国式的解读。  相似文献   
22.
论元杂剧悲剧的中和之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杂剧悲剧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中“中和”的审美特征。在保持悲剧冲突的严肃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以喜衬悲,寓哭于笑,情节结构形成悲喜交集、苦乐相间的格局,使审美感情保持在参差统一的中和状态中;以象征性的圆合模式,在“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之后,象征性地加上一条“亮色的尾巴”,减轻或抑制人们精神上的恐惧和极度哀伤,使悲剧结局带有审美感情上的中和性。达到儒家诗教所倡导的“哀而不伤”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23.
“悟”是传统文化和佛教哲学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融合、累积而形成的一种极富东方特色的审美体验方式与创造性思维方式。作为哲学范畴,“悟”是老庄道家把握和体认“道”的根本方式。作为宗教范畴,“悟”又是禅宗的生命与灵魂,其根本要义在于通过参禅的方式来“识心见性,自成佛道”,从而达到本心清净、空灵澄澈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4.
语文凭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纤细的情感,深邃的哲理滋润着学生心田。面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享受学有所获的快乐,老师们可积极引导学生"读——思——编——演"课本剧。用"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发挥"语——文——剧"的系统效应,打开语文课改一扇窗。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我把表演形式分为以下三种。一、自述性表演——平实中见生动翻阅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哪册教材,我们都能看到科普类说明文的踪影。比较经典的就有《麋鹿》、《神奇的克隆》、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家兔圆小囊抗菌肽(RSRP)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与抗菌药之间的协同效应关系,采用琼脂糖弥散试验检测RSRP对8株供试细菌的抗菌活性,然后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选取11种常用抗菌药,分别测定其对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再采用分级抑制浓度指数来定量检测RSRP与抗菌药之间的抗菌作用关系。结果显示,RSRP对8株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分级抑制浓度指数从小于0.3到大于5不等。证实该抗菌肽与不同的抗菌药之间协同、相加、无关和拮抗作用关系均存在,其中与β-内酰胺类药物氨苄西林钠、头孢噻呋钠表现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6.
杨岐方会于潭州石霜楚圆门下开悟得法,继续作保任功夫。一日,楚圆慈明大师问方会:"马祖见怀让师便悟去,且道迷却在甚么处?"方会曰:"要悟即易,要迷即难。"此禅语指悟与迷皆在难与易之间,惟在自心所感知,不足为外人道。后世圆悟克勤禅师有偈颂云:"要悟即易,要迷即难。丝毫透不尽,咫尺隔千山。说食终不饱,著衣方免寒。忆昔五台会有语,前三三与后三三。"其后,方会辞别恩师,回归九峰山。传法不久,受缁素之请,住持袁  相似文献   
27.
谢榛诗学是严羽诗学在明代最有力的续响 ,他把握到严羽诗学的大关键即诗道妙悟 ,对渐渐形式化的格调之说进行了深刻的改造。他拈悟入格、倡养以悟、定悟为兴 ,从悟的本体意义、实现途径、表现形式等方面 ,改造了格调之说 ,超越了妙悟之论。  相似文献   
28.
法的精神即为法意,法意之司行即为流转。法意流转大别为逻辑演绎与类比推理两种风格迥异的模式。逻辑演绎主张以言敛意,在语言的地基之上以"方以智"的风格诠释法意流转,重"一"。类比推理强调言不尽意,以"圆而神"的风格艺几性地流转法意,尚"多"。方则易执,欠缺圆之神妙;圆则善变,差强方之智识。方圆互补是不通透的方智理路,立足于人性解放之上的自由变更才能真正实现法意流转的方圆无间之道。这正是法意流传的现象学解答。  相似文献   
29.
教书与育人     
邬凤英 《公民导刊》2004,(12):54-54
有“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美誉,立志“以新闻力量推进社会文明”的王克勤,最近却发现自己处于一种非常孤独的境地:他以前的揭黑报道给他带来危险依然像乌云一样笼罩在他的头顶,而各种各样的困难却使他无法继续进行自己的揭黑行动,只能困守在办公室里,他说,“这让我有一种耻辱感”(见11月11日《法制早报》)。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