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180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21.
佘君 《理论月刊》2002,(11):76-77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土地制度的一次最大最彻底的变革,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本文试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解读这一运动,指出土地改革运动是中国百年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由土改到合作化是中国现代化模式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2.
1948年2月,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发往全国。中央要求各地认真讨论并将意见迅速汇报中央。此后,毛泽东就等候关注着各地的反映。3月的一天,毛泽东突然问起东北方面调查土改和讨论规定的材料来了没有。担任秘书的胡乔木告诉他说早就来了。毛泽东追问道:“来了为什么不及时送给我看?”叶子龙说:“大概还没有来呢!”可胡乔木说清楚地记得电文已经来了。叶子龙连忙去找,结果从文件堆里翻了出来。他见电文上画了许多钩,因为当时领导人阅看电报、文件后,就在头一页上画上…  相似文献   
123.
略论1949—1953年的台湾土地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国民党当局就开始制定土地法规,准备土地改革.从1927-1937年,先后出台的土地法令和各省地政府单行章则约有240余种.然而,国民政府始终未认真执行孙中山先生"平均地权"的主张.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土地问题已比先前任何时期都更为严重.入台后为稳固政权,蒋介石集团被迫分三个阶段,在台湾重新进行土地改革.这次改革,对台湾的经济、社会诸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当今我们认识台湾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4.
1947年的“三委”分工实际上形成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由中央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土地改革工作的局面。局势趋稳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12月组织召开了扩大会议。会上,中央认识与地方经验相互交流碰撞,催生出关于纠正土改中“左”的偏向的决议。“一月决定”即承继于十二月会议决议,代表着中共中央的意志以及毛泽东对于纠“左”的指导意见。随后,来自中央工委的不同看法,展现出认识与政策在不同地域的迥别。“一月决定”最终并未正式下发,而是被任弼时讲稿等一系列更细致的文件所替代。从决策的发轫到最终的走向,中共中央、中央工委与各地方在土地政策上进行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共在战争状态下具体决策机制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25.
学界对智利阿连德改革失败的研究多从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方面展开,忽视财产权方面的原因,本文尝试填补这一研究视域的空白。进入20世纪后,在智利政治舞台上逐渐形成了左、中、右三股相对稳定的政治力量,他们针对1925年宪法草案中的财产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左派的激进党秉持激进的财产观念,要求分割大地产;右派的保守党主张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自由党则代表中间派,主张财产具有社会义务。最终,中间派的财产社会义务的观念被写进了1925年宪法,并被阿连德之前的历届政府所接受。但1970年上台的阿连德秉持激进的社会主义理念,将财产社会化推向财产国有化的极端。他利用"法律漏洞学说",大规模没收大地产主与大资本家的财产,以"合法"形式达到了革命的实质目的。阿连德政府激进的土地改革扩大了社会对立面,导致其政权失去了农民的支持;对工业、金融和矿业的国有化改革则招致了资产和资本阶层的怨恨与国际社会的不满。在财产权问题上,阿连德未能处理好手段与目的、形式合法与实质违法、政治与经济、财产社会性与私有性这四对矛盾,最终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6.
文章以1950年代初乡村社会变迁为背景,分析了此变迁对乡村社会关系变革的影响.认为,1950年代初的社会关系变革基本遵循了一条由道德主导向政治主导转变的线索,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关系日益政治化.  相似文献   
127.
赵晓 《理论参考》2009,(1):36-36
要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来迅速拉动内需,并不能成为现实,中间还有至少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农民自有资本不足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得耕地形成规模,利于发展机械化农业,提高效率,增加产量。但靠农民自有资产来发  相似文献   
128.
一集体土地制度形成过程及其原因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国8亿人口在农村,农民生活问题,农业发展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虽然是核心问题,但从我们党的政策上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并不意味着是首先需要解决和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9.
130.
杜润生同志在1999年第10期《百年潮》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区土地改革的回忆》的文章 ,其中“反左出右 ,反右出左 ,决策两难”部分 ,有一段关于解放初期广东土改的文字(以下简称杜文)。杜当年是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中南土委会副主任 ,曾到广东指导土改运动。对广东土改 ,他是这么写的 :当时广东、湖南两省是我们的两个重点。广东工作由华南分局领导 ,书记是叶剑英 ,主持土改工作的是方方同志。他们很重视搞好土改。运动开始后 ,南下干部反映放手精神不够。中南局就派我去协助一下叶剑英和方方同志。我们去了以后强调放手发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