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177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52年,在云南省内地,民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已有半数以上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将从1953年开始,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而我省西双版纳地处边疆,情况复杂,民族众多,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当时,边疆存在着帝国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各族人民之间的矛盾;民族内部封建主、奴隶主与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民族之间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即敌我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必须努力疏通民族关系,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以便…  相似文献   
62.
新中国成立前后①,在旧社会受尽剥削与压迫的广大农民渴望从苦难中摆脱出来,获得更好、更广阔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因此,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恢复发展生产等方法,对农民的生产生活进行了全面调整与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人们经常用“翻身”一词来表现这一过程,“翻身”及“翻身感”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学界常用的“翻身”和“翻身感”是指什么?新中国成立前后农民如何实现“翻身”并生成“翻身感”的?农民实现“翻身”与生成“翻身感”有何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3.
唐欣瑜 《新东方》2015,(2):20-23
中国的改革始于农村,政府与农民是农村土地改革中的重要参与力量,有必要对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与农民自身的组织建设进行相关完善。应从发挥乡镇政府的基层服务职能、发挥区县级政府协调服务职能、发挥省级政府的政策服务职能以及培育农民维权组织与发展农民的土地中介组织几个方面予以具体完善。  相似文献   
64.
解放战争时期,李井泉曾担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领导晋绥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广大贫苦农民摆脱枷锁彻底翻身,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向各解放区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  相似文献   
65.
66.
俄罗斯《农用土地流通法》的颁布为俄罗斯农业用地的自由流通和买卖提供了法律基础,对于俄罗斯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内容的土地改革,进而对俄罗斯的现代化道路、制度选择都将产生积极影响。但《农用土地流通法》作为多方妥协的产物,它在若干重要方面并未反映土地改革倡导的意愿,从而使其重要性受到质疑。俄罗斯社会目前不利于土地改革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前现代性政治文化也使得《农用土地流通法》的作用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7.
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应该用阶层分析代替阶级分析了。你对这个观点怎么看?这种说法不是最妥当。我认为只要社会存在阶级,就必须有阶级的眼光。在解放前,我国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还有很多小资产阶级。解放后,党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资产阶级和  相似文献   
68.
巩艳 《长白学刊》2005,(6):106-106
解放战争时期,陈云在参与制定东北解放战争战略方针的同时,也参与了土地改革政策的制定,并对运动给予了具体的领导与指导,推动了东北土地改革运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9.
中国古代契约资料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使用契约的历史很长,如从原始社会末年开始使用萌芽状态的契约算起,至民国时期止,已有4000多年了。其间曾使用过的契约总数,大约接近于一个天文数字。可是契约毕竟不是世代必读的教科书,而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法律文书。一旦时过境迁,时效失掉,人们就不再注意对它的保存。又契约都是用易燃易毁的材料制作的。两汉以前用竹简木牍,魏晋以后用纸。这样的契约每每遇社会动荡、人口迁徙、或水火、兵燹之灾时,最易被损坏。尤其是在本世纪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初期,我国为完成民主革命,曾在全国范围进行了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运动,作为与旧的土地制度或高利贷等相等联系的契约,几乎都被作为“罪恶”的文书而付之一炬。  相似文献   
70.
耕者有其田,凝聚着两千多年来中国农民的热望。开国之初的土地改革运动,掀起了一场触及农之根本、乃至国之根本的暴风骤雨。其中,身处西南的重庆(这里所指的"重庆",为直辖前的重庆辖区,即小重庆——编者注),是在1951年春夏两季集中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春季土改自1月中旬至3月底结束,其间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