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205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近两年来,在汕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在各级民政部门的不懈努力和具体操作下,汕头市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家、省、市要求到2009年要全面完成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如何在两年时间里做好地名公共服务丁作,在肯定、总结以往经验的同时,要注意做好公共服务工程的各项任务。  相似文献   
22.
《长江论坛》2009,(1):F0003-F0003
一、稿件作者的署名之下标注每个作者的工作单位全称及所在地的省或直辖市或自治区的地名、市或县的地名、邮政编码,各个工作单位之间用逗号隔开。二、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在稿件摘要之上。作者基本资料按照以下顺序列出:姓名(出生年一),性别(民族),出生地,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学位,学术简历及研究方向。上述各项除了  相似文献   
23.
由于"肤施"和"延安"两个地名大致表示同一地区,在党的文献中的使用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如关于1936年12月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会晤事件前后对这两个地名的使用.  相似文献   
24.
日前,原告开封汴绣厂诉被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第三人大宋汴绣公司关于“汴及图”、“汴绣及图”商标争议案件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法院判决认定,“汴绣”缺乏显著性不可注册为商标。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百家湖案"来分析地名商标的特性:即显著性的缺失,由于地名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地名商标的保护相对于非地名商标来说,保护的力度要弱一些,也正是由于地名商标的特殊性所以要允许非商标权人一定情况下的合理使用。这是对地名商标从理论上进行的分析。任何理论的研究都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本文最后把对地名商标的理论研究应用于对本文所举的案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26.
地名是用以确定或代表某个地方并与其他地方相区别的文字符号和标记。地名权的本质属性是人身权。地名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会获得一定的商业价值,由此而转化得来的利益应是一个派生权,其原生权仍属人身权。因此大楼更名权的诉讼,是具有人身权内容的行政诉讼。地名权属准共有的范畴,为所有权人共有,应适用所有权共有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27.
地名作为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不仅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是国家行政管理、经济建设、国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资源,其作用日益显现。研究与解决数字地球背景下的地名数字化问题,尽快建立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的中国国家地名信息系统,最终实现地名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地名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28.
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关于“印象丽江”商标驳回行政纠纷案件。 原告覃某于2006年2月向商标局申请注册第5166350号“印象丽江”商标。商标局经审查认为:该申请商标含“丽江”,“丽江”为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不得作为商标注册使用。原告覃某不服,于2009年4月向被告商评委申请驳回复审。  相似文献   
29.
【裁判要旨】判断地名商标专用权是否被侵犯,应当从使用人使用地名的目的和方式、商标和地名的知名度、相关商品或服务的分类情况、相关公众在选择此类商品或服务时的注意程度、地名使用的具体情形等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30.
巴既是古国名,也是古族名,既是古行政区划名,又是古地名。巴是怎么得名的,它的语源是什么?古往今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主要缘于看问题的角度与着眼点不同。有从语言文字角度入手的,有从民族学与民俗学入手的,有从对神话与传说分析入手的,有从图腾与徽记诠解入手的,还有学者从族源角度入手分析后认为,巴原本是一个多部族的通称。各种说法与诠解,似乎都是揣测的成分居多。由于资料的缺乏,我们不得不去揣测和探索,不能因为揣测的成分多了,就停止探索的脚步。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有待考古材料和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