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209篇
中国政治   286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乾荣 《民主》2012,(3):51-51
近读作家京梅和环保学者郭耕合著《地球伦理》一书,脑子里始终萦绕着几个问题——何谓地球伦理?人之伦理与地球伦理,是什么关系?人怎样做才既符合人伦,也不悖“地伦”?  相似文献   
22.
幽默     
《人事天地》2012,(9):66
地球是圆的老师:"小李,说出三条理由来证实地球是圆的。"小李:"妈妈是这么说的,爸爸是这么说的,您也是这么说的!"你好毒妈妈边给女儿穿衣服,边哼着张学友的歌:"你好毒你好毒……"女儿听了说:"妈妈,我就独,我就独,不然怎会叫‘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23.
史飞翔 《政府法制》2012,(26):34-34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只要一个支点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点燃和照亮了我们的心灵、生命乃至整个人类,世界也因为他们的奇思妙想而变得为之一新,这些人我们称之为“天才”、“大师”。但是天才也是人,他们的身上也有着许多明显的缺陷,有的甚至是与生俱来的。  相似文献   
24.
不改初音     
叶倾城 《廉政瞭望》2013,(15):72-72
龙应台的《目送》里面,提到她的父亲,老年抑郁,渐渐丧失神智,却还记得要教混血的孙儿们“白日依山尽”。 这首诗,我爸也教过我。我大概四五岁,坐在他自行车前面横杠上,他推着我,过一堵桥。是下班时分吧,从工厂出发,前方是红彤彤的太阳,慢吞吞地往下掉。记忆中的家是一个小院子,像地球尽头最后一个小镇,或者动画片里的森林小屋,与世界无往来,也不需要道路。  相似文献   
25.
江苏金坛     
《世纪风采》2012,(10):F0002-F0002
金坛,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自唐至清,金坛科举入仕228名,其中状元4人。近现代更是涌现出了数学泰斗华罗庚、教育家王维克、韩大受、人类学家吴定良、物理学家汤定元、地质学家孙枢、“两弹一星”功臣钱骥、“弹道元勋”浦发等一批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26.
8月23日至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来渝调研。23日,周铁农率民革调研组赴石柱自治县、武隆县,实地考察调研农民增收情况,并出席民革中央定点帮扶石柱自治县项目——重庆地球卫士石头纸业有限公司竣工投产典礼。仪式上,周铁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洪华等与石柱自治县领导共同启动了石头纸业项目生产按钮。随后,周铁农兴致勃勃参观了地球卫士石头纸业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和生产线。  相似文献   
27.
《党课》2012,(2):116-118
太空中的天籁之声 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返回时,意外地听到了天籁之声:那是地球发出的“剌啦刺啦”声,如同撕心裂肺般的“哭泣”。后来,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卫星在太空中又录下了地球的“尖叫”声。而今,各国卫星录下的“地球之声”已经有1万多条,它们往往与极光同时产生。  相似文献   
28.
路红 《政府法制》2012,(2):46-46
应朋友之邀,携老妈去美国作了一个月的观光客。30天的旅程,相对参与旅行团的走马观花,还是比较自主宽松有意思的。美国朋友保护地球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文明习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9.
尹怀勤 《党课》2011,(7):92-94
火星位于地球的外侧,与地球有很多相似之处,是个典型的类地行星。同地球一样,火星也有固体表面和大气层,并且斜着身子绕日运转,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23秒,一年亦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还有两颗天然卫星。这种近似地球的环境,很可能孕育和存活生命,故而科学家们把火星作为寻找地外生命的首选天体。同时,研究火星还可以深化人类对地球演变的认识。这也是除月球之外,火星成为人类发射航天探测器最多的星球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