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161篇
中国政治   226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地震就像刮风下雨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每年约500万次.这些地震绝大多数都很小,只有1%我们可以感觉到.由于地球内部是不停运动和变化的,它们有三种运动方式:挤压、拉伸和错动.这三种不断运动的力量导致了地表岩石的破裂,也就是地震.  相似文献   
102.
成长边角料     
疑惑的星星星星在天空里一闪一闪地放着微弱的光,它很纳闷:自己这么强大,要比地球大出好多倍呢。可在人们心中满天的群星也抵不过一个小小的地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地球告诉它,我在人们心中很重要,是因为我把自己放得很低,低到人们可以踩到我。而你却把自己摆得太高了。  相似文献   
103.
《党课》2013,(4):84-84
长期以来,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体系”的理论统治着人们的头脑,托勒密认为地球居于中央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都环绕地球运行。后来,哥白尼推翻了托勒密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4.
国务院日前批准印发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兼顾传统大科学装置领域与学科交叉及新兴学科发展需求、兼顾国际发展趋势与国内基础、兼顾学科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三方面考虑,对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  相似文献   
105.
赵文鹤 《乡音》2013,(4):45-46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近读姜春云同志主编的《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这部人类理性批判和人类自我救赎的著作,深感如知时节之春雨,更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重要  相似文献   
106.
科学假说是一种基于科学事实上的假定性说明,地学研究中的科学假说对于认识、研究地球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球观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以大陆漂移说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假说推动了地球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类对地球客体的认识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07.
月球奥秘     
<正>“离奇”的身世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人类对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对月球也是如此,月球从何而来,成为人类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目前,关于月球的形成基本上有这么几个观点: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是分裂  相似文献   
108.
彭州市丽春镇黄鹤村,是个远近闻名的“弹簧村”、村里340余户人家,兴办大大小小弹簧加工企业的有40余户,村里干余号人口中有80%的主要劳动力参与其中。据说,这几年黄鹤村加工生产弹簧所用的各种钢丝材料,全部连起来可以围着地球绕几圈……  相似文献   
109.
藏北无人区 ,一片充满恐怖、艰险的广袤荒原。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 ,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47 %,号称“地球第三极”。高寒缺氧 ,泥石流袭击 ,狼群出没 ,使不少探险者望而生畏。中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远征”此地时 ,脸色青紫 ,腹胀如鼓 ,只感“死亡在前”!1999年秋天 ,笔者随一支科学考察队闯进这里时吃惊地发现 :这片神秘之地简直是个货真价实的“动物王国”!荒原迷路藏北无人区地处昆仑山、冈底斯山与唐古拉山三山交汇处 ,总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非洲的一个小国。因这里是“世界屋脊”的屋脊 ,海拔较高 ,气候寒冷…  相似文献   
110.
周琦 《人民论坛》2022,(2):61-63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仅是构筑诗意栖居的地球家园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生态危机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顺应人类文明转型历史潮流的关键举措。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不仅昭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解决方案,也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天下情怀和时代担当,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实现人类永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