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161篇
中国政治   226篇
政治理论   35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正他一生中做过两次改变命运的抉择——为了2000多个孩子的未来,他始终坚守三尺讲台;他每天要走十七八公里崎岖而漫长的山路,风雨无阻、不畏艰辛地走了整整36年、25万多公里,可绕地球赤道6圈有余,骑坏了3台自行车、1台摩托车,至于走坏了多少双鞋,磨坏了多少车胎,早已数不过来;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悉心教导,让许许多多山里孩子"飞"出大山,走进大城市的学府;他潜心钻研授课技能,所带的班级、所讲的课都是"顶呱呱"。他先后获得"辽宁省师德标兵""阜新市‘感动在基层’十大人物"等诸多荣誉称号,但在他心  相似文献   
462.
穆希 《创造》2015,(11)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覆盖地球表面仅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也正因为如此,它给人类和动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能源.  相似文献   
463.
顾瑞珍 《世纪行》2007,(8):22-23
七月的洪湖,水天相接,荷叶摇曳。刚从洪湖返回的两位年轻研究员赶到武汉同济医院,把最新的情况告诉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中科院武汉测地所研究员蔡述明。此时,年近七旬的蔡述明正躺在病床上,心里依然放不下结缘40年的湿地。  相似文献   
464.
《南风窗》2009,(13)
电为世界的进步提供了无穷动力。然而发展至今,电网却面临着各种挑战:由于电网效率低下,电力在生产和传输过程中损耗严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快速成长,高峰电力负荷不断攀升;新能源研究日新月异,传统电网设备却难以与时俱进,成为发展障碍。变革  相似文献   
465.
关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自然资源价值问题的探索进行了许多年,大量的努力堆砌在企图用经典的价值理论对自然资源价值作出合理的解释,结论各异.本文从自然资源的特性、"价值"最普遍的意义、现代生态伦理观念、环境--经济复合系统中的生产过程等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自然资源价值的实质、来源以及实现形式作了较为全面的透析.  相似文献   
466.
综合 《党员文摘》2006,(12):22-23
气候变暖引发国土争端 想要在汉斯岛上插上一面国旗,绝非易事。  相似文献   
467.
在无边浩瀚的蓝色海洋和陆地的湖泊之中,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岛屿星罗棋布,点缀其间,给人类的诺亚方舟——地球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其中有不少岛屿充满奇情异趣:或神秘莫测,引人遐思;或风情独异,给人启迪;或风光旖旎,使人眷恋;或物产丰饶,令人神往。  相似文献   
468.
蔡建文 《湘潮》2005,(12):30-33
1912年,德国科学家韦克多·汉斯在进行升空试验中发现,电离室内的电流随海拔升高而变大,从而认定电流是来自地球以外的射线所产生的。随后,英、美、法、德等国科学家通过观测,也都发现了这种比X射线穿透性强得多的射线,它们像连绵细雨,从宇宙不停地向地球大气层辐射,并穿过大气  相似文献   
469.
科学 《中国减灾》2006,(4):41-41
过去30年中南极洲上空大气层的冬季温度上升了近半个摄氏度,这是地球上区域性大气层变暖中温度增加的最高纪录。这个变暖趋势包括了整个南极大陆以但是变暖的原因还不清楚。研究人员在来自1971年到2003年间的从南极洲飞过的气象气球数码化和高质量的数据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470.
我认为,我们地球上的文明能生存到本世纪末的机会不高于五五开。我们的选择和行动能够确保生命永久的未来。或者,因为有害的意图或者意外的灾难,21世纪的技术可能危及生命的可能性。可以想象,本世纪在地球上发生什么事,这可能影响到是出现一个充满空前复杂而微妙的生命形式的几近永恒的世界,还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