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共产党人》2007,(4):58-58,F0003
银川市苗木场位于西夏区西端,土地总面积3447亩。植被类型主要有荒漠草原植被和沙生植被,早期苗木场以米树严业为主导发展方向,经济林树木主要有苹果、葡萄、梨、桃、杏、枣、核桃、李子等30多个品种。  相似文献   
6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云南赖以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滇西北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垂直地带性明显,分布着各种珍稀、濒危和特有动植物以及原始森林植被类型,拥有27%以上的高等植物和23%以上的动物种类,保存有全球面积最大的低纬度高海拔寒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不仅是中国三大特有物种起源和分化中心区域,而且是全球生态类型、景观类型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极为重要。滇西北地处亚洲四大江河的上游,是云南省高原湿地集中分布地区,碧塔海、纳帕海和拉市海3处省级保护区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已成为国内、国际高度关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实施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3.
64.
2006年12月26日,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这份权威报告预测,在未来20~100年,中国地表气温将明显增加,气候变暖将是我国气候变化的主线。而气候变暖速度太快,有可能导致发生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加快。  相似文献   
65.
辽宁东部山区生态自我修复中的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东山区的新宾县、桓仁县和宽甸县三个试点县植被的调查取样,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修复年限的落叶松人工林、红松人工林,撂荒地、低效天然次生林和沙化蚕场等典型群落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不同群落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总量呈不同程度增加;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均随修复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66.
龙岩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批准新罗等七个县(市、区)建制镇(乡)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的请示》(龙政综[2007]387号)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经研究,现就新罗区苏坂乡等56个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批复如下:  相似文献   
67.
环境减灾A、B两颗光学星(以下简称A、B星)于2008年9月6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目前已超过3年的设计寿命并在轨延寿运行。A、B星在轨呈180°相位组网运行,分别搭载有两台多光谱CCD相机,星下点分辨率30米,拼接幅宽大于720千米,通过严格的视场匹配可在48小时内对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现无缝覆盖观测,或对全球任意地点(极点除外)实现一  相似文献   
68.
环境减灾A、B两颗光学星(以下简称A、B星)于2008年9月6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目前已超过3年的设计寿命并在轨延寿运行。A、B星在轨呈180。相位组网运行,分别搭载有两台多光谱CCD相机,星下点分辨率30米,拼接幅宽大于720千米,通过严格的视场匹配可在48d,时内对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现无缝覆盖观测,或对全球任意地点(极点除外)实现一次观测,具有很强的数据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69.
朱江 《当代贵州》2014,(33):32-33
正毕节地处乌蒙山区,千山叠翠,万木争荣。这片国土面积2.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原山地面积占了93%。1988年以前,因为人口增长失控,"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越垦越荒,越荒越垦"的恶性循环,导致林草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1988年,胡锦涛同志倡导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成立以后,毕节把生态建  相似文献   
70.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儿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