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05篇
中国共产党   115篇
中国政治   285篇
政治理论   39篇
综合类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1.
今年6月初,一份通知下达到了本市第一、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各区、县法院和市高院的各部门。这份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完善行政申诉、再审案件办理机制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源于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对本市法院进行的行政案件审判工作情况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212.
2008年,省人大常委会及其办公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和省人大常委会的中心工作,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扎实做好人大信访工作,为保障和促进我省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省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213.
基于人权主体的极大广阔性和受刑人权益的脆弱性,适度保证和逐步倾斜对受刑人员权利的人文关照,不啻于制度和观念界面的双重突进。自09年云南晋宁“躲猫猫”事件肇始,服刑人员的负面形象有待转正——这也给学界开启受刑人权利阙失之理论探讨提供民意支撑,并最终波及监狱实务运作完善。文章根植于内地驻监检察室和香港申诉专员制度的比较考察,兼及相关国家地区的权利救济模式,重点解构当下中国受刑人权利保障的近况前景并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214.
《天津人大》2009,(11):40-4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2009年11月18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2006年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天津市城市规划条例》。  相似文献   
215.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进程。30年来,历届成都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奋勇拼搏,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新局面,走出了一条符合成都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16.
对于存在较大争议、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刑事申诉案件,申诉人无法定理由或合理原因对检察听证不支持、不配合的,检察机关也应该依法举行听证,主动让刑事申诉案件的办理过程接受社会监督,以回应社会关切,让公平正义可触可感可信,有效减少涉诉信访。刑事申诉案件检察听证主动启动应选取存在较大争议、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尽最大努力争取申诉人的支持和配合,并更加注重强化听证程序的规范操作,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17.
缪海英 《法制与社会》2010,(34):200-201
我国行政立法在保护公民权利方面存在弊端,而弊端之所以存在的根源包括立法程序、权利救济等存在部分立法空白等。本文通过对英国行政学者哈洛和罗林斯的“黄灯理论”的分析,指出我国行政立法过程中应设立相应的听证程序,并在行政法实施后设立一个针对行政法的不正当性申诉机制,以及设立“点到即止”的司法审查程序,以期能更好的防止行政部门法对个体权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相似文献   
218.
民事申诉案件听证的基本原则是1、当事人主义原则.2、举证限制原则.3、存疑质证原则.4、有限范围原则.5、陈述效力原则.6、居中主导原则.7、选择听证原则.  相似文献   
219.
申诉服刑人员的减刑问题,我国现行法律未作出明确的规定,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对申诉服刑人员的减刑问题较难把握。在这样的前提下,对申诉服刑人员的减刑的正确处理及进行检察监督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0.
《法治与社会》2008,(8):55-55
问:3年前,我弟与人争吵后失手将对方打伤致死,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他死刑。现我们亲属找到目击证人作证,他认为我弟不是故意伤害,而是过失致对方死亡。我们认为过失致人死亡不该判死刑。请问:我们亲属还能为我弟弟向法院申诉要求改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