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通过对<山海经>及其他大量古籍文献的对比考证,认为古蜀王杜宇及其氏族是领顼族的支裔,但其原居地应在今川西南的安宁河流域,后来东迁至今宜宾南的南广河一带,再溯岷江北上定居于成都平原.文中还论证了杜宇在蜀称王期间对四川农业、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欲揭示杜宇蒙冤被逼退位的历史真象.  相似文献   
12.
在西晋,中下层士族和寒微士人的发展因受到门第限制而举步维艰,但中后期的外戚专政和"八王之乱"却打破了这种局面,使大量中下层士族和寒微士人得以进入政治核心,这种压抑的制度与巨变的政局,深刻地影响到了此时士人的心态,形成了一种浮竞士风。  相似文献   
13.
曾勋 《廉政瞭望》2023,(21):56-57
古代胥吏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属于官僚阶层也不属于士族阶层,在各级政府、部门中没有品级,既无决策权也无管理权,只是在官的指挥下,负责地方政府的文书案牍及司法等具体事务。不过,在古代基层治理中,胥吏却扮演着较为关键的角色,《水浒传》中宋江担任的山东郓城县押司,就是胥吏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婚姻的标准是"门当户对".西周时禁止贵族跟平民通婚,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门第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南朝士族王源嫁女庶族富阳满氏,被弹劾为"唯利是求",并拟"禁锢终身".  相似文献   
15.
和谐龙川     
绩溪县龙川,是个典型的徽州古村落,虽然不是很大,但在整个徽派历史文化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安史之乱"、黄巾大起义乃至两宋间的"靖康之乱"后,一千多年来,成千上万的中原士族流离失所,辗转落脚于古徽州。其中的一支——胡氏宗族,合族而居,他们选择在"枕山、环水、面屏"、天人合一的理想风水宝地——绩溪县龙川构建村落。  相似文献   
16.
顾乃武  冯华 《学理论》2010,(20):154-156
东汉以降的选举政策虽使门阀士族的家风形成尚儒的共性,但从地域文化影响下之北朝山东四大士族家风看,门闻士族的家风又具有地域差异的重要特点,其社会声望、仕途发展及家族规模也因之而有所不同,地域文化由此成为影响门阀士族兴衰的不可忽视的又一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庞朝骥 《政府法制》2010,(20):19-19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从法律上保障门阀士族特权,在东晋时期"士庶不婚"成为一种定制。当时,有个士族王源把女儿嫁给了庶族满璋之的儿子,引起轩然大波,被一个叫沈约的人上书弹劾。  相似文献   
18.
建立南齐后,齐高帝萧道成鉴于刘宋皇族内部的自相残害,模仿世家大族的家教传统,重视家族内部的儒家礼法教育,其子孙中出现了不少孝友方面的典型。萧道成子武帝萧赜、萧嶷等也绍续此风,其门风出现了"士族化"的趋向。不过,作为新起的皇族势力,其门风依然表现出寒门的传统,在宗室政策上表现为苛禁诸王及家族内部的严重冲突等。  相似文献   
19.
门阀士族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地主阶级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一个特权阶层,它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魏晋时期以法定的形式固定下来,东晋时期达到顶峰。门阀制度的演变过程有着独特的历史和经济根源,虽然后为科举制取代,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对王朝统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晋元帝司马睿虽然是东晋的开国皇帝,但实际上的建国之功却在宰相王导身上,当时就流行着“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导可以说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应该是派头十足,脾气很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东晋的司马政权,是从中原跑到南方建立起来的,不为南方士族所接受,王导为了联络与南方士族的感情,曾向南方士族陆玩请婚,没想到陆玩却很瞧不起他,不仅不答应,还出言不逊地讥讽他说:“小山上长不了大树,香花臭草不能放在一起。”以王导的身份地位,听到这样的话,不大发雷霆、一刀剁了他才怪,可王导表现得很没脾气,吃了人家的闭门羹,脸上也没显得挂不住,还学起了南方的方言、,放下身段学说吴语的王导很快赢得了南方士族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