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52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78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21.
在新世纪的钟声里,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我们都亲身走过20世纪末越来越快的脚步,新世纪的步伐当然会更加快捷。但是,不论未来怎样发展,我们将永远尊重并铭记老一代共产党人的奋斗和探索,因为那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所作的努力,是一种非常真诚的奉献。同时,我们将永远高唱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22.
“三曹”诗歌异中有同 ,同中有异 ,各领风骚 ,各成绝技。从艺术形式上看 ,“三曹”各有因革 ,各占胜场 ,然曹丕最富于创新精神。从艺术表现上看 ,曹植真正确立抒情诗在诗坛的牢固地位。在描写手法运用上 ,中国诗歌形神兼备艺术境界的确立 ,当始于曹丕 ,成于曹植。中国诗歌文质并重 ,情文并茂的确立 ,当以曹丕开其端 ,曹植功其成。从总体艺术风格上看 ,曹操诗主刚 ,曹丕诗主柔 ,曹植诗则刚柔相济 ,从而博得了“正派的宗”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23.
124.
"尊刘贬曹"作为<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倾向贯穿于整个小说的始末,特别表现在对刘备、曹操两大集团代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作者罗贯中以儒家道德思想为核心,糅合民众情感,不仅反映出封建正统观念对统治权威的影响,更表现了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背景影响下,人民政治上向往"仁政",人格上注重道德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25.
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都曾是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但两大帝国建立之初的政治文化传统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是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士”是这种政治文化的核心;而罗马帝国建立在城邦政治文化传统之上,公民是其政治文化的核心。这种差异对近代中西方政治发展模式的选择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26.
刘士文简介刘士文,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哲学部副主任、副教授,哲学博士,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教师、重庆市干部教育师资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哲学与政治哲学。主讲《领导干部哲学素养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专题课程。  相似文献   
127.
“尊敬的食品集团领导:疫情突袭,士英路一带的各个小区封闭等待全员检测,我所在的小区可以出门的时候已经接近闭店时间,看见店员们还在卸白菜、萝卜,顿时感到心里有底了……”近日,天津食品集团商贸公司“农鲜生活”士英路直营店收到一封表扬信。原来,家住南开区士英路附近的刘女士近年来一直在该店购物,自疫情发生以来,刘女士看到店内反应迅速,克服了物流配送难、商品采购压力大、人员短缺等诸多困难,采取全员上岗、连夜作业、加强联动、一人多岗等举措,最大限度保障了市场供应稳定,内心十分感动。  相似文献   
128.
老曹轶事     
无论近看远看,超薄型的朱惠民都瘦得像一张交通卡。我们是柳州路上同一栋楼的邻居,有一次我正和曹景行通着话,他一旁挤眉弄眼的,我问他,怎么啦,他说,你对曹景行说,黄山茶林场的“排骨”向他问好!我照说了,那一头不禁呵呵呵地笑了起来,改用上海话说,向“排骨”问好!当年我7队的,“排骨”10队的,后来一起在“五七连队”苦熬。  相似文献   
129.
在近日举行的西部五省2亿元捐款项目总结表彰大会上,来自云南、贵州等五省区的农户代表把亲手制作的民族服装送给企业家、慈善家曹德旺,把他打扮成一个“彝族老乡”。这一刻,曹德旺笑了。受助者们不知道,在这笔善款到他们手中的过程中,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富豪大多数时间都是板着脸的,  相似文献   
130.
东周以降,礼崩乐坏,君、师分离,士阶层出现,“得君行道”观念随之产生。孔、孟认定道尊于势,不能得君,则以明道自任,道即为赋予礼以内在道德上的根据,彰显其仁心,其治道之重心在礼。战国中晚期,“势”观念勃兴,尊君思想张扬,苟子在“道”与“势”之间游移,因要尊君,遂将礼外在规范化,在治道上礼法并重。战国末期,成为思想界主流的法家,将尊君推到空前高度,因得君之切而牺牲了行道之实;因尊君而尚法,其法治沦为君主“治”臣下和人民的工具。整个先秦时期,士阶层从强调“行道”逐渐转向“得君”,与治道从“重礼”向“尚法”之演变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