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大部制改革"政策之窗"的开启,公共行政界逐渐浮现出一些准范式的话语,如大部制改革可消除冗余、提高效率、增进协调、转变职能等。但这些话语在表达一种行政理想的同时,也表现出"行政谚语"的色彩,若不加分析地依据这些"行政谚语"或预设命题来推进大部制改革,则不免出现行动中的困境。按照布卢明顿学派的分析路径,"操作层面"问题的解决很多都基于元层面的分析,遵循这一分析路径,大部制改革固然不能因噎废食,但也不宜"一刀切",关键要从实际出发分型辩证,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稳步推进",而不是单凭某些预设性命题来决策与执行。  相似文献   
42.
作为生成并通行于乡土社会大众中有关法律的民间用语形态,谚语是一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以比喻、概括的手法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和真实感受。法谚作为民间谚语的一种,深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之中,揭示了很多关于法律的道理,体现着丰富而深刻的民间法思想。它不仅是乡民们对某些社会问题达成的规律性和普适性的共识,更是一种对后人进行指导和鞭策的行为法则。作为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法谚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法律生活的范围,基本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和法律现象,体现着传统中国乡民的法律意识和诉讼心态。  相似文献   
43.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而谚语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借助美国人类学家弗罗伦斯·克拉克洪分析文化模式的五种取向,引用汉语和英语中的相关谚语加以佐证,剖析中西方国家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能够我们加深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44.
万莲 《学理论》2010,(5):132-133
谚语是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它的出处、使用场合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因此在翻译时,其原文与译文的等效关系较为复杂,难以把握。对于英汉中寓意相同或相近的谚语,只要语境许可,我们就应该直截了当地使用谚语或其他习语去套译谚语。套译法是最为简单、便捷的方式,它能将异方文化本土化,较完美地体现谚语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比喻色彩,摆脱不当直译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5.
7月5日,福建省福安市国税局局长赵某伙同其手下灌醉一少女,然后强行带到福安市会展大酒店房间内,趁该女无力反抗强奸,还威胁若敢报警将不惜手段报复该少女,赵某某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46.
今年除夕,当万家团圆的时候,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宋志永等13名农民自发组织、自费租车奔赴抗灾抢险一线。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却温暖了三湘大地,感动了整个中国。  相似文献   
47.
佐人 《现代领导》2009,(11):29-29
我喜爱收集谚语,常常从中获得启发。 譬如.要真诚依靠群众方面的就收有:“众口铄金,众志成城”、“一人不抵二人智,十人肚里出巧计”、“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三人计妥当”;藏族谚语:“一个博学者的思考,不如三个普通人的商讨”;蒙古族谚语:“众人的嘴唇,能把大海说干”;们  相似文献   
48.
泥巴微笑     
蝈蝈 《人民公安》2007,(14):59-59
中国有两条形容世态人情而较著名的谚语,都跟饮食相关。其一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其二是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都很深刻而略带苍凉。你可以  相似文献   
49.
薛华 《农村青年》2010,(7):63-63
农谚是民间流传的农业气象经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与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流传应用。世代流传,不断丰富。对于认识气象,指导农事有很实际的意义。不过农业气象谚语有较强的地方性和时代性,要注意在当地生产中加以检验,因地制宜地运用。  相似文献   
50.
西方有一则谚语“书比人长寿”,是指有益的、实用的好书比人长寿。这则谚语是赵家璧伯伯告诉我的。赵伯伯是中国名的出版家,一生以出版、编辑为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