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当代中国文化和小说中,自然,作为人类的母亲,经历了一个从放逐、重构到复归的过程。作家们从赞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到悲悯自然及自然生活方式的消失,再到向往自然的美丽与雄奇。其中反映的,是历史和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32.
工会的维权职能在改革开放后走向复归,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为其提供着必然性,另一方面是执政党对工会维权职能规律性认识自觉与深化的结果。工会维权面临着不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困境与工会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的困境,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有着主体、制度、行为、意识多方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33.
黄云  杨太华  邹兴宁  阿宝 《创造》2009,(2):83-85
林业发展与改革的实践告诉人们,一个国家的林业要想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和繁荣,仅仅解决了发展观念的重视问题和法规环境的建设问题,还是不够的。必须靠科学合理的制度来解决林业发展动力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
周霞  周峰 《岭南学刊》2007,3(5):15-18
过去直观化地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使我们建构出生产力就是一种改变、征服自然和世界进行生产变换的人之创造财富的能力的理解范式。但是,生产力中最为核心内核的出发点,恰恰是立足于人本身的价值诉求的外在化和现实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重申生产力的人本维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任务型组织作为一种承担紧迫的、重大的、一次性任务的组织形式在任务完成的时候就会归于解散。在解散的过程中,任务型组织需要最后做好的两项工作就是:其一,对任务完成情况加以检查验收,为组织解散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类似的任务型组织提供经验借鉴。其二,对其使用的资源进行清点,适时地停止使用规范资源和组织资源,让剩余的物质资源复归原处。只有在做好这两项工作的前提下,任务型组织才能宣布解散。  相似文献   
36.
倪秋菊 《理论月刊》2003,(10):62-63
转型后期,从21世纪初开始,预计在2008到2010年结束,在这一阶段,市场经济应基本发育成熟,经济的发展走向可预期的规范化,渐进式改革具有局部性和分步走的特征,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双轨或多轨并存的局面,因而在改革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制复归和扭曲的可能,这就需要决策者把握时机,加大力度,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转型的后期任务。文中主要谈到三个问题:中国渐进式改革的问题、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制度支持、如何维持稳定与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37.
38.
试论行政程序中听证制度的民主与法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主法治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的当代 ,立法固然重要 ,民主也让人向往 ,而根本的是使每一项制度成为国家、公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成为形成内在信念的必然前提。听证就是这样一种制度 ,它是对人民主权的尊重 ,是民主的现实化进程 ,是法治在行政行为中的具体化 ,它有利于法信仰的形成、有益于公民意识的增进、有助于控权的实现 ,因而有着普遍的价值。  相似文献   
39.
曹霞  ;华少庠 《求索》2008,(4):193-195
在奥地利诗人特拉克尔的诗作中,颜色形容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表达当时语境下的特殊感受,诗人赋予了它们超越传统意义之外的含义:红色、黑色和金色被分别隐喻为罪感、死亡和复归。这些颜色词奠定了诗人美学思想的基调,从而实现了一种质的超越。  相似文献   
40.
从身份到契约——高校教师主体地位的错位和复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晓燕 《行政与法》2006,(3):118-120
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是现代社会人的主体地位实现的核心要素,也是国家治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高校对教师实行身份管理,而身份管理的最大弊端表现为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的人身依附和不平等,忽略了教师的主体自在性和主观能动性。实行契约化管理并实现管理关系法治化、双方关系的法权化是中国高校新一轮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