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45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50篇
中国共产党   84篇
中国政治   343篇
政治理论   38篇
综合类   1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孟亚生 《学习月刊》2012,(1):51-52,42
随着《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颁布,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的用工制度,加大了违法处罚力度,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费成为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但是为了节约用工成本,不少企业纷纷采取了外包措施,  相似文献   
22.
易博文 《学习导报》2011,(10):12-13
企业"用工难"和"用工贵",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用工难"必然导致"用工贵"。冷静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劳动力供给的增长跟不上用工需求的增长,这是"用工难"、"用工贵"产生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积累多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经过30多年的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绝对量逐步减少。"十五"期间,我省新增农村劳动转移就业人数是364万人,"十一五"期间大约409万人。省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23.
海西快递     
《就业与保障》2011,(3):37-41
福建省省级统筹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养老金提高记者从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经福建省政府研究,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对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  相似文献   
24.
兰方 《时代风采》2011,(3):24-25
企业与劳务派遣公司串通起来规避法律、损害劳动者权益,此种用工制度在法律模糊地带行走自如。谁之罪?  相似文献   
25.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涉及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主体,三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地位,则依据劳务派遣协议、劳动合同确定。立法对于劳务派遣的规定相对较为简单、原则.导致劳务派遣各方在具体问题的定性上存在认识分歧,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吴跃飞 《法制博览》2024,(12):66-68
企业合法降低社会保险成本,这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及法律服务职业者追求的目标。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分析发现,企业要想合法降低用人单位的社保成本,最为值得可行的是尽可能与劳动提供者依法缔结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关系,或承揽法律关系,或雇佣法律关系,或销售委托代理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7.
刘兆 《法制博览》2022,(3):87-89
新业态背景下,虽然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大量用工岗位,但也产生了比较明显的"用工荒"问题,多个行业长期处于用工人员数量紧缺状态,这对于行业发展以及社会建设来说极为不利.共享用工模式的出现与推广应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各个行业长期存在的"用工荒""招工难"等问题,但同样带来了比较明显且复杂多样的法律问题,严重威胁着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28.
新型平台用工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构建劳动者劳动权益系统性保护的必要。从系统论视角审视,新型平台用工方式冲击了我国传统以劳动关系构建起的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系统,突出表现为劳动从属性弱化割裂系统整体性,多层嵌套性用工消解系统层次性,内外环境互动渠道受阻影响系统开放性。研究认为,借鉴系统论相关原理,我国平台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的基本逻辑应遵循三条路径展开:加强系统整体性,推动劳动从属性各要素的优化重组;扩容系统层次性,构筑劳动关系分层分类保护体系;提高系统内外环境开放性,构建政府、平台、工会、平台劳动者等多元协同治理场域。将平台劳动者纳入系统保护中,推动我国劳动者劳动权益保护系统迈向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9.
赵瑞华 《法制博览》2023,(28):157-159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用工形式发生转变,传统用工遵循工业时代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用工协议的形式和规则,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共享的时代,用工形式出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态。然而针对网络用工新形态现有法律规定还不够明确,是否能够认定为劳动关系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用工形态的简要分析,为法律完善和保护劳动者权益提出几点建议,以促进网络平台与用工者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30.
共享用工是疫情冲击下企业的跨界自救之举,但因我国人力资源供求的不平衡、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及劳动态度转变、共享用工第三方平台的崛起等原因,其在后疫情时代依然存在常态化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共享用工实现了输出方企业劳动力闲置与输入方企业用工荒的对接,提高了人力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及使用效率,但也存在着界定及表现形式不确定、法律关系模糊化的问题,同时劳动者、劳动力输出方、输入方甚至第三方亦面临潜在法律风险。因此,要促进共享用工的规范化发展,必须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双管齐下,完善其制度建设,并建立包括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共享用工平台在内的一体化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