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41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1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4篇
法律   385篇
中国共产党   944篇
中国政治   1253篇
政治理论   547篇
综合类   70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惟英 《团结》2002,(4):47-48
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勃兰特曾说社会民主党成功的前提是“成为一个没有世界观的党”,这其实是对社会民主主义多元世界观的形象表述。多元主义是社会党确立人道主义伦理价值观后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民主主义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纵观国际私法的发展历史,从法律的单一适用到法律选择规则的出现,从单点要素的定向指引到多元利益的综合考察,从分配立法管辖权的选择方法到关注结果的选择方法,从片面强调主权优位到渐渐注重平位协调,仿佛总是有一根经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作用,决定着国际私法理论之树的发展方向,这就是对正义的不懈追求.博登海默即曾指出:"在冲突法领域中,有关公平与正义的一般考虑,在发展这一部门法的过程中起到了特别重大的作用."[1]法律选择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国际私法的重要课题,传统国际私法形式正义价值观向现代国际私法实质正义价值观的转变在法律选择方法理论的变迁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作者决定通过对法律选择方法中正义追求演进过程的分析来揭示整个国际私法从形式正义走向实质正义的价值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新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祖祥 《前沿》2002,(8):96-99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的发展 ,使教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转型”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过程、师生关系等各个要素将出现质的转向 ,并具有前所未有的品格 ,呈现信息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性的时代发展,现代性反思和重建已成为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正是在这一境遇下,现代法治也开始发生了重要变革,形成了法律多元主义的规则秩序、互动平衡的功能取向、反思回应的程序主义诉求等发展走向。因此,我们应立足于现代性反思和重建的时代关怀,积极推进中国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5.
日前,中共常州市委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意见》,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这是市委采纳市政协建议,以"大调解"为基础,综合运用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和专业化调处方法来应对社会矛盾多样化、专门化和扩大化趋势,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17.
刘剑明 《行政与法》2007,(11):12-14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治理机制具有单方性、强制性和索取性的特点。新时期,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应该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在治理理念上实现从"索取"到"服务"的转变,在社会治理主体上实现从单方到多元的转变,在社会治理方式上实现从强制到协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实主义大师伦勃朗,一生波澜起伏的人生遭际,对他艺术的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笔者试图分析大师的人生变化,揭示艺术的真谛,对他的人文思想、技法特点及自画像进行艺术剖析。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境内具有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道德价值观,为此新加坡政府注重统一国民思想,共同致力于发展。他们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每当国庆、元旦、华人春节等重大节日,都反复重申国家意识这一立国之本。1991年,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此后,学校、文化团…  相似文献   
20.
艺术赞助在国内还是个新生事物,甚至还没有人对其概念进行过明确界定。但在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早已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艺术赞助活动。作为企业对艺术行为主体提供物质支持的重要方式,艺术赞助不仅为艺术创作与经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在企业的多元价值创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因而,艺术赞助本身已逐渐成为艺术行为主体和企业双向需求的目标。本文则试图从这种双向需求的全新角度探讨艺术赞助与企业多元价值创造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