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5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大公报》1913年1月12日有篇文章,名曰《外国便桶》,讲了这样一件事:中山先生卸任大总统后到松江考察,当地民众热情欢迎并作了精心准备。一位党员发现孙中山的卧室少了一个马桶,特意从松江赶到上海,买了一个外国马桶安置使用。当地人顿时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2.
康鹏 《党史纵横》2012,(12):9-14
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的影片《一九四二》今年6月17日在第1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发布预告片。据介绍,《一九四二》的拍摄计划于1993年提出,经历三起三落十八载后才得以顺利开拍,将于今年12月在国内上映。《一九四二》改编自著名作家刘震云的作品《温故一九四二》,该片描述了1942年中国抗战时发生在河南等地的一场大饥荒,以此回望历史,探讨中华民族在深重灾难中表现出的丰富人性。电影《一九四二》,使得许多人第一次听说发生在70年前的河南大饥荒,刘震云在《温故一九四二》中,引用了当时的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德有关河南大饥荒的许多报道,正是这个正直的美国记者,促使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最终采取果断措施,拯救了数以万计的河南灾民。通过白修德的报道,人们得以了解到那段被遮蔽多年的惨绝人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终生博览群书,对报纸更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时刻关注着各种报刊。他的读报兴趣之浓厚,到了一日不读报就如一日不喝水的地步。毛泽东不但爱读报,还将报纸当作工具,把报上的报道、社论、调查报告等,写上批语,在全国范围内制造出政治宣传攻势……把报纸等媒体运用得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4.
李海流 《党史文苑》2012,(15):41-43
范长江,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他的名字在中国新闻界可谓如雷贯耳。然而,在台儿庄大战期间,他亲赴战场采访的往事却鲜为人知。台儿庄战役打响后,中外记者数十人陆续到前线采访。中国记者有《大公报》范长江、《新华日报》陆诒、《星光日报》赵家欣、中央社特派员曹聚仁夫妇等20多  相似文献   
15.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3,(1):24
大公报香港《大公报》中国仍是外资企业首选地尽管一些在华外资企业出于各种考虑开始迁移,但由于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特别是中国市场的购买力逐渐增强,大多数外资企业仍将中国作为其投资首选地。  相似文献   
16.
<正>"大公王"是指《大公报》天津籍著名报人王芸生,这名字是毛泽东起的。说来话长,1902年6月17日创办于天津的《大公报》,系清末、民国时期著名日报之一。卢沟桥事变天津陷落,《大公报》关闭,人员陆续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大公报》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恢复发行,总部迁回上海。1952年,"大公王"率领上海《大  相似文献   
17.
刘鹗业 《民主》2014,(9):42-45
<正>与邹韬奋在一起的日日夜夜徐伯昕,江苏武进人,生于1905年;邹韬奋,江西余姚人,生于1898年。两人均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奋身于新文化运动。徐伯昕20多岁即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机关刊物《生活》工作。1926年,《生活》由邹韬奋接办。邹韬奋负责编辑,徐伯昕与他合作,负责发行工作。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大举进兵东北,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危亡,匹夫有责。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负责《大公报》战地采访工作的范长江,安排并带领记者奔赴抗日最前线,采写了一篇篇悲壮而生动的战地通讯,极大地激励了抗战军民。1938年5月中下旬,范长江等几十名战地记者,在完成采访任务后,从硝烟滚滚的徐州前线突围,先后回到武汉。中共长江局领导的新华日报社,特意举行招待会,欢迎和慰问各位记者。周恩来因事不能出席,特于5月26日致信范长江。信中提到,范长江饱载着前  相似文献   
19.
走近韩麟符     
高峰 《党史纵横》2014,(10):4-8
正最早听说韩麟符这个名字,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但那时只知道他在辽宁读过书,与辽宁籍第一位共产党员陈镜湖是同学,又同时入党,共同组织和参加了许多革命活动,其他了解不多也不深。近些年,开始注意收集有关他的资料,对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1900年出生于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哈拉木头村,少年时就读于辽宁建平县新邱小学,是我党早期重要人物之一,在辽宁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历来重视报纸的批评与监督作用,报纸作为纠正错误、指引群众参加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思想阵地,在舆论批评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刚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新闻工作规律。在这一过程中,报纸批评工作有前进,也有曲折,呈现出跌宕起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