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8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3篇
各国政治   34篇
工人农民   394篇
世界政治   36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1695篇
中国共产党   6360篇
中国政治   5540篇
政治理论   3081篇
综合类   453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468篇
  2015年   1005篇
  2014年   1942篇
  2013年   1934篇
  2012年   1827篇
  2011年   2157篇
  2010年   2395篇
  2009年   2465篇
  2008年   1845篇
  2007年   1261篇
  2006年   1143篇
  2005年   764篇
  2004年   417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就业与保障》2005,(4):4-5
年初,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的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提到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时,要求要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2.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功能定位和服务机制略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是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拓展与深化,是城市文明社区创建的重要举措。这一活动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是基于其恰如其份的功能定位;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基于对其有效运作机制的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33.
人文素养在当代大学生中的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素质教育是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全面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原因及不利后果进行了分析,并就重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4.
《当代广西》2005,(15):4-4
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组织、人事和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精神。《通知》指出,《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各级组织、人事和教育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加大恩  相似文献   
35.
试论公安教育中大学生的情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向文 《公安教育》2005,(11):37-39
二十世纪末,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彼得·萨洛韦提出了情绪智能、情绪商数这样的概念,在他看来,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绪智能。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能、情绪商数这种说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的概念,认为“情商”是个体的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的品质因素。戈尔曼认为,情商是评价一个人做人的能力的重要参数,是一个人把握与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能力;了解、疏导与驾驭别人情…  相似文献   
36.
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与物质相对应的。马克思主义早就告诉我们,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据它的对象和内容不同,意识可分为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大学生法律意识指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映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一)依法治国的需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  相似文献   
37.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大学生走上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体育在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通过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实施挫折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等途径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8.
高校女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思想解放,勇于开拓,好学上进,她们聪明、勤奋、细心,是当代女性形象的集中体现。但因受女性生理、心理特征的影响,部分女生存在着缺乏政治热情、依赖性强、心理脆弱、怕苦怕累等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少数女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仰动摇,对实现共产主义感到困惑、迷惘,甚至产生怀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心存疑虑,信心不足,使命感不强,参与意识薄弱。有些女大学生政  相似文献   
39.
加强法制教育是大学生自身顺利成长、发展的必然需要。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校学习可以说是理论有余,而社会实践不足。由于其自身的世界观和法律知识的局限,对一些新事物、新情况不能准确地判断是非.对社会上出现的某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不良现象不能正确看待.因而出现了法制观念上的困惑。他们需要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40.
《南风窗》2007,(9):32-34
在2005年7月20日至8月20日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南风窗》大学生社会调查入选团队之一吉林大学大学生调查小组,对抚顺、吉林、长春、伊春4个城市的近230名工人进行了走访,完成深度访谈个案82个。面对大学生的提问,工人们回答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