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102篇
中国政治   86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数字     
《人民公安》2013,(16):5-5
614亿美元 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范围内的海外移民向本国汇款达到5000亿美元.其中中国移民汇往家乡的数额就有614亿美元。中国成为仅次于印度的移民汇款接收大户。  相似文献   
102.
新法解读     
新法速递第七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2010年1月31日,被称为2010年度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  相似文献   
103.
农村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土地经营的先决条件,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产权改革是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发挥和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农地三权分置办法实施后,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发展理念对农村水利工程的产权确定、流转等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须创新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治理模式的设计,包括产权打包置换资金模式、"1+1+N"产权内化模式、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主导的产权私有模式等,以期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济主体作用,实现农村水利工程产权模式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共产党人》2005,(12):6-9
近年来,原利通区委(现利通区党工委)努力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以支部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以致富能手、产业大户为骨干,以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支部加合作经济组织”的新型农村党建工作模式,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效对接、合拍共振,使农民切切实实地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05.
她曾经下岗失业;她创办的长春市红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吸纳了13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而且成为长春市民营企业的纳税大户。本该是享受成功喜悦的时候,她却出人意料的选择了一个落后的乡村,她要带领一群农民开始新的创业之旅。  相似文献   
106.
《农村青年》2014,(3):44-44
《决定》提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这为农村土地流转提出了明确方向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7.
立冬前后,小沙窝村的头茬沙窝萝卜上市了。“点关注不迷路,老郭带大家尝好物!”村里的种植大户郭芝振有了新的营销路子--用自己的抖音账号“沙窝萝卜老郭”开直播卖萝卜。带货“各位朋友大家好,在您面前的主播是‘沙窝萝卜老郭’,一个55岁的农民,欢迎大家来看我直播。”上午10点多。  相似文献   
108.
宣平 《江淮》2011,(1):52
报载,在我省天长市,农民请"科技家教"已成为一种时尚。这个市永丰镇食用菌种植大户戴时春颇有感触地说:"以前种菜全凭从上辈那儿学的传统经验,一年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生计。自从请来‘科技家教’后,种植的无公害金针菇、蘑菇等蔬菜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年收入是过去的3倍多。"  相似文献   
109.
店口造梦     
朱馨  孙陈超 《今日浙江》2010,(16):20-21
位于诸暨市北部的店口镇,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城市人别无二致。 镇上的4000多家工业企业,不但吸纳了城镇居民就业,还让世代种田的农民在此改变了身份。他们将老家田地转包给种粮大户规模经营,自己白天到企业上班,晚上或周末在镇上文化商贸广场漫步,去联华超市、精品购物街购物,到全国第一家乡镇电影大世界的数码影院看《阿凡达》、《唐山大地震》,或在省内第一家开在乡镇的博库书城购书……  相似文献   
110.
《江淮》2012,(9):11-12
当别人外出务工、抛荒土地的时候,葛浩新却下定决心包地种粮。多年来,他依靠科学技术,谱写了年产粮食超万吨的种粮传奇。"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葛浩的农业发展之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一部分土地出现了抛荒。1998年,葛浩新决定利用自己的特长,承包闲置耕地发展粮食生产。葛浩新把周边100多亩闲置土地整合起来,当年就赚了几万块钱。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葛浩新承包的土地也从起初的100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