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1946年末,通河县境内的土匪己经基本肃清,社会稳定。通河县反奸清算斗争,已将日伪的土地和清算出来的地主富农的土地,无代价地分给了无地和少地  相似文献   
92.
马克思的"科技手稿"是《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写作缘起于对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深入分析和探讨。马克思在"科技手稿"中全面探究了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协作、分工、机器大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应用等阶段,高度评价了科学技术和机器大生产对发展生产力所做的巨大贡献,但这并不是无限抬高技术的社会作用,将其置于"本体"的高度,而是为了批判技术发展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揭露资本家对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因此,马克思不是"技术力本论者",他的主要注意力始终在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革命上。研究马克思的"技术手稿",不能将其与整部《资本论》割裂开来,更不能脱离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初衷。  相似文献   
93.
在毛泽东看来,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根据地克服严重困难,争取抗战胜利的物质保证;大生产运动对于克服官僚主义和军阀主义等不良作风,对于增强根据地党政军民之间的团结,对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大生产运动有着重要的思想文化方面的意义;大生产运动能够为以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4.
全球化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两种“物”的层面.其直接动因是资本无限增殖与扩张的本性.而更深层的动因是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提供的可能与提出的要求。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所造就的技术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既要求一个广阔的世界范围的活动空间.同时也为资本家走向世界以在实现社会化大生产顺利运转的同时实现利润目标提供了可能与便利。  相似文献   
95.
10月18日至19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9期正厅局长“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专题培训班的学员走进南泥湾综合教学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6.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笔者认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传统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把工业经济中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先进经营理念,移植和导入到农业领域,指导农业生产和经营。  相似文献   
97.
小小 《党史纵览》2010,(7):34-38
在井冈山聆听毛泽东的教诲,在长征途中得到任弼时的搭救。在南泥湾参加大生产运动……功成名就。却三次提出回江西农村的申请  相似文献   
98.
我们要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运行的客观规律与客观要求,并努力按照这些客观规律与客观要求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9.
工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生产方式,西方国家受益于工业化大生产,但也因此陷入了资源衰竭与环境破坏的两重危机之中.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不仅导致经济危机,还不断地破坏生产力.为此,资本主义不断地向全世界转嫁危机,更进一步地掠夺全世界的资源,资本主义制度用自己的生产方式绑架了全世界,任何民族如果想继续生存下去,不得不走工业化大生产那种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过程,也是生态危机的全球化过程.挽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生态危机的路径包括:以科学的理性弥补工业化大生产的缺陷;以先进生产力阻断资本主义的全球掠夺;以生态民主遏制生态危机产生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0.
一些学者认为,需超越善恶的伦理观来认识剥削现象。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剥削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必须舍弃伦理道德的原则,用生产力的标准来认识剥削的历史必然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完成了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剥削制度,但是还不能根除剥削现象。也就是说,私营企业主凭借生产资料私有权,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的一部分劳动,雇佣劳动关系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剥削仍然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因为今天的剥削仍然具有一定的社会积累的职能。他们引用马克思论述积累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无论积累采取什么形式,都是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私营企业创造的财富,从所有权上看虽然归属私人占有,但是,只要还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停地运行,就是社会的资产。在以公有制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