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构建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方法共同参与的过程.解剖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奠基与先导;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和渗透,使肺与大肠从实体解剖名称向综合功能概念发生质的转变和飞跃;经络学说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使得较为完善的肺合大肠理论最终得以确立.这个过程以解剖观察为肇始,过渡到功能概念,从结构到模型,从具体到抽象,具有鲜明的古代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用碱裂解法提取分离的10株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质粒.结果多数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含有大质粒,分子量为50~230kb.这些大质粒可能含有毒力相关基因,与细菌的耐药性、大肠埃希氏菌素的产生及质粒的传递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以引起婴儿腹泻的轮状病毒和大肠埃希氏菌为免疫原给妊娠后期乳牛免疫,定期采乳和血,分别用试管凝集反应和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抗大肠埃希氏菌和轮状病毒抗体,比较血和乳中抗体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乳牛在免疫前只能在初乳中检出抗体;免疫后在初乳和近2个月常乳中均能检测到抗体,两者呈平行关系,仅乳中抗体效价比血中抗体效价低2个滴度.  相似文献   
14.
对1日龄SPF鸡通过口服腔上囊提取液,4 d后剖杀称重及对腔上囊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鸡增重较快,腔上囊重无明显差别;组织学检查试验组鸡腔上囊发育较快,腔上囊淋巴滤泡增多、滤泡间隙变窄、滤泡皮髓质分界明显,其内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人工感染大肠埃希氏菌试验显示,腔上囊提取液能推迟感染鸡的死亡时间.结果显示,通过粘膜接种途径不会影响该物质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肠炎Ⅰ号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栓1.0 g塞肛,治疗组患者给予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每晚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 (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病原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及本动物致病性试验对辽宁省禽大肠埃希氏菌的主要血清型分布与致病性进行了研究。2001~2005年从该省14个市的病死禽和死胚中分离出大肠埃希氏菌226株,血清型鉴定105株,其中O_(78)型占29.52%(31/105),O_(109)型占10.48%(11/105)。结果,O_(78)、O_(109)血清型是流行于该省致病性禽大肠埃希氏菌的优势血清型。随机选取49株分离菌,以每株1×10~7CFU的量于气管内给6只1日龄SPF鸡接种,根据接种后7 d内死亡和病变的情况,确定高致病株、中度致病株和低致病株,它们分别占75.5%、18.4%和6.1%。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有致病性,并在国内首次分离出禽O_(109)型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17.
采用MAMA-PCR法对72株已知突变菌株的突变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有2种gyrA 83位突变:TCG→TTG和TCG缺失;4种gyrA 87位突变:GAC→AAC、GAC→GGC、GAC→TAC和GAC→CAC;1种parC 80位突变:AGC→ATC以及4种parC 84位突变:GAA→AAA、GAA→GCA、GAA→GGA和GAA→GTA。采用同样的方法,对38株未知突变菌株的检测结果显示,gyrA 83、gyrA 87、parC 80和parC 84位的突变检出的正确率分别为97.4%、94.7%、81.6%和94.7%。结果表明,MAMA-PCR有望成为监测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大肠埃希氏菌的分子生物学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五味清胆方联合西药治疗Hp相关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隆起糜烂(HpVG)湿热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135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用药组,即西药三联疗法治疗10日清除Hp后,序贯服用中药联合PPI制剂80日,共达12周疗程;中药组,服中药治疗10日清除Hp后,序贯服用80日,共达12周疗程;西药组,三联疗法治疗10日清除Hp后,序贯服用PPI制剂80日,共达12周疗程。治疗10天、疗程结束后4周分别进行Hp检测,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序贯治疗前后胃肠道不良反应比较。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联合组优于中药组,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5);三组治疗10天后对Hp清除比较,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无差别(P>0.05);疗程结束后4周对Hp的清除比较,联合用药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P<0.05);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三组序贯治疗前后胃肠道不良症候积分比较,序贯治疗后各组患者不良反应均少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用药组明显少于中药组、西药组(P<0.01),中药组明显少于西药组(P<0.01)。结论五味清胆方治疗HpVG湿热证患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候,对Hp有良好的清除疗效,并能维持其清除疗效,降低复发率,其联合西药三联疗法对清除Hp后的预防复发具有减毒增效效应,且能减少西药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对1只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和肺炎克雷白氏菌(Klebsiell pneumoniae)混合感染引起急性细菌性败血症死亡的亚成体大熊猫进行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眼观可见心包积液,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出血点;肺有萎陷灶和气肿灶,支气管内有较多粘液样物质;肝肿胀、质脆,有小坏死灶;脾肿胀呈败血脾;胃底部有溃疡,肠遗扩张充气,淋巴结红肿.病理组织学检查,内脏器官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发炎、变性坏死和微血栓形成,尤其是脾的急性出血性炎症和淋巴结及胰坏死性炎症更明显,甲状腺上皮细胞萎缩、减少.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9株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定位,结果表明有4株菌株的氨苄青霉素耐药基因位于质粒上.通过对中草药煎煮、水蒸气蒸馏等方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对耐药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耐药性消除试验,结果发现大蒜油等对大肠埃希氏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有消除作用;鱼腥草、紫草等对大肠埃希氏菌庆大霉素耐药性及耐药质粒有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为2.98%和4.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