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47篇
中国共产党   162篇
中国政治   249篇
政治理论   92篇
综合类   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唐爱明 《求索》2008,(10):167-169
“红色经典”作为文学创作话语的诱导符码,曾由于主流话语和精英话语的轻率加入而流于空泛与膨胀,此一现象说明了我国学界文艺理论的滞后和失职,但随着我们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日益完善,随着文学创作实践的深入发展,“红色经典”昭示了的文学创作的话语权由原来单极垄断发生了向多极共生的可喜转变,同时也提出了政治话语和学者话语如何强化话语权主导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宣勇 《中国减灾》2005,(11):28-30
人类历史与地球演变史相比而言是渺小的,而地震正是地球进化发展的一种表现方式,人类若想在地球上生存,必须面对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53.
企业生态系统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如何与周围企业和环境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和谐共生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界定企业生态系统的内涵,将主导企业因子、产业价值链因子、同质竞争者因子视为企业生态系统的核心构成部分,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企业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的概念和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科学评价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一民 《政府法制》2008,(13):50-51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后,我国正在全力抢救灾民。虽然古人不了解地震的真相,对地震的认识笼罩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学说中,也没有有效的预测系统,但他们针对地震早已建立了一套及时的救灾制度。  相似文献   
55.
笔者在以前的董仲舒研究中认为。他没有参加元光元年的五经博士对策,《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作,有人对此提出了批评。笔者最新研究认为:元光元年对策的第一名是公孙弘,他的考卷与该年的考试大纲基本相同,也与他的当官履历相符,传统至今把公孙弘的考试时间说成是元光五年,不妥。董仲舒的考卷与该年的考试大纲无一相符;所有对策在时间上都迟于元光元年。尤其严安的上书和他自己的《限民名田疏》等都证明三策不是同一时间的作品;策问从内容或内容与对策的比对上看,三个策问:不都是考卷,不都是儒学考卷,也不是同一时间的考卷,更不是元光元年的考卷。因此,再次证明:董仲舒没有参加元光元年的儒学考试,《天人三策》确是伪作,由此,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与此相关的说法,都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56.
德勒兹的配置概念在去人化、去个体性、去主体性的基础上表达贯穿个体的力度与多样性,它是一个指涉偶然性和结构、组织和变化的关键概念。根据德勒兹的观点,配置概念具有机器性装置、界域性装置和阐释的集体性装置三重维度,它沿着每一个维度建立并毁灭。德勒兹配置概念三重维度的丰富内涵,优于传统"独立实体论"、"社会环境论"和"接合论"对"AI-人"关系的理解,能够破解传统观念对"人-技术"关系理解的困境,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AI-人"关系的新兴方式,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AI-人"之间的高度融合、和谐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57.
当今,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性问题,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调动人类一切文化资源,尤其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儒家人文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子,应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完成自身的现代化转化,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智慧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普适性;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的继承和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提供道路指引,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给出中国方案。只有科学把握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践要求,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更好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59.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立足现代化定位,明确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从现代化进程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提出新发展阶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核心要义。研究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维度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60.
随着人类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叠加的崭新时代,集体主义也需要适应生态文明发展的要求而发展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形态的新集体主义,即生态集体主义。作为生态文明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一种新的历史形态,生态集体主义既承续了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精髓,又适应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的新的伦理诉求,不断增强人民认同和践行习近平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精神。新时代生态集体主义的培育与践行,需要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这三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