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1篇
  免费   67篇
各国政治   95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7篇
法律   359篇
中国共产党   481篇
中国政治   765篇
政治理论   188篇
综合类   30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6月19日,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其举行欢迎仪式,在检阅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时,队长改用"同志"而不是"阁下"称呼张晋创。这样的称谓,在最近几年中国接待国外领导人的欢迎仪式中非常罕见。中国与越南山川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两国经历过兄弟般  相似文献   
52.
桑登平 《唯实》2013,(12):87-90
<正>一、走向前台的"一中框架""一中框架"是在"九二共识"和"一中原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论述,最具深刻时代背景和代表性的是2008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其"12.31"重要讲话里开始提及,后来被广泛应用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台讲话文稿以及对台政策的文本之中。1."一中框架"新论述的产生与发展2012年7月,在哈尔滨举行的第八届国共论坛上,大陆再次提出了颇具包容性的"一中框架"概念,认为"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一中框架’的核心是大陆与台湾同属一  相似文献   
53.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省政协常委会议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组织全体港澳委员、特邀列席人士以及所联系的省内委员,认真履行职能,积极建言献策,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首先,认真搞好专题调研、视察和考察.其次,认真做好对外交往、港澳台侨联络和服务工作.完成了省政协领导会见国外高级别代表团及出访团组的服务工作.保持了与六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以及国外民间友好组织的日常交往.圆满完成了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港澳委员、特邀列席人士的接待工作.第三,发挥忧势做好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54.
视界     
9月10日,中国政府划定并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自9月11日起,中央气象台把钓鱼岛及周边海域天气预报纳入国内城市预报。9月11日上午,"中国海监46""中国海监49"两艘海监船抵达钓鱼岛外围海域,将视情况展开维权行  相似文献   
55.
本人参与了《福建精神读本》撰写的全过程,从研究写作提纲、撰写书稿、征求意见到初稿的统稿工作,因而有更多的机会涉人和了解了福建精神提出的客观依据、文化渊源、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使自己的思想受到了一次洗礼,深受其影响和感染,更是使自己受到了巨大的鞭策和鼓舞。一、福建精神承载了厚重的文化积淀福建精神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有着久远而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的。无论是“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还是“敢拼会赢”,都是伴随着福建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产生、丰富和发扬光大的,承载着厚重的福建历史文化的积淀,是福建历史文化的精粹和升华。首先从“爱国爱乡”来看。福建境内的居民,绝大多数是来自中原的移民后裔。福建先民不远千里,一路爬山、涉水、穿越山林,方可得以到达闽地。移民的经历和与山海打交道的历史,使福建人常怀思乡之心,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强的寻根意识和很深的家国情怀,所以能爱国爱乡。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严复的“自强保种”的呐喊,都抒发了闽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次从“海纳百川”来看。海纳百川,原指宽广的大海可以容纳众多河流,比喻人的心胸宽广可以包容一切。这也是同福建特殊的历史文化相联系的。福建人大多数是移民,到一个新地方必然要人乡随俗,尊重各种文化差异,而且很注意相互取长补短,以利于自己的更好、更快地适应和发展。正是在这种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福建人逐渐形成像大海一样宽阔、能够包容一切的胸襟。  相似文献   
56.
铁晓春 《学理论》2012,(28):106-107
法律的制定,必然要符合社会的发展。在当代,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制度,有的学者主张政府运用国家强制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制,使市场经济顺利发展。同时,主张"移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移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是一种先进的思想,但"移植"过来的法律制度是否能更好地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中国有没有使之生长的土壤?这样做能否更有利于中国政治的建设,这都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
叶茂 《廉政瞭望》2012,(7):20-22
中国人有没有信仰的基因?追问信仰这个话题,也使得我们得以一个中国人的名义,一边记录今天,也一边回头看看这个国家的过去。其实,若从"中国"二字来看,本来就是一个含有信仰意味的词汇。中者,天地四方之交汇也;国者,天地四方之苑囿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相似文献   
58.
宗教旅游是旅游型宗教活动与宗教型旅游活动的综合.文章从宗教旅游的定义出发,对宗教旅游的本质、特征、成因、类型、功能、开发思路、具体措施等进行研究,最终形成作为包括“宗教旅游转型论、宗教旅游运行论、宗教旅游互构论”有机结合的理论整体.文章认为应从动态发展的角度认识宗教旅游,使优秀宗教文化与健康旅游活动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宗教旅游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59.
俞海萍 《求知》2012,(3):45-45
能源合作新端倪2011年10月11日,在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期间,中俄两国总理在北京举行第十六次定期会晤,此次会晤的联合公报指出,两国总理高度评价中俄能源合作的丰硕成果和广阔前景,双方就管道原油贸易价格问题达成一致。从而使谈判了多年的东西"黑金"大通道又显露出合作新端倪。  相似文献   
60.
钟河林 《两岸关系》2012,(11):31-33
一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在不断前行中停下脚步,回望过往的人和事,以便于我们在前瞻与回眸的辩证统一中,走好当下的路。老照片,作为过往历史的最真实影像,可能是这种回望的最好载体。因此,从2011年9月开始,历时一年,我和我的同事们,以及曾经在海外成功举办过百年中国老照片展的北京东方天歌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策展人毕春萍女士,一起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