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均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榛 《长白学刊》2000,(5):56-58
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建立和完善失业社会保障制度,是摆在理论和经济工作面前的一道难题。应该说,失业的现实很自然地提出对失业保障制度的需求。但目前我国却存在着失业保障制度明显供给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采取失业保障制度供求均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2008年2月19日亚美尼亚举行总统选举.结果现任总理、共和党候选人谢尔日·萨尔基相以52.86%的得票率当选第五任总统并于4月9日就职.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以为,中国改革发展能不能持续的最大危险,在于以下五个具有颠覆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即:贫富分化问题、三农问题、腐败和特权腐败问题、失业问题、社会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2008年世界为抗击金融风暴而努力,那么,2009年很多国家正为如何处理“风暴废墟”而头疼。不久前,英国《泰晤士报》发表文章将2009年的失业问题称为“失业雪崩”,并宣布首相布朗将创造十万个就业机会,减少社会失业人数。此外,美国总统奥巴马考虑扩大财政救助方案,并把失业补偿金发到兼职者的手中。德国总理默克尔要创建“钟点工基金”。这些做法,增添了人们应对2009年“失业雪崩”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
一、西方就业理论简述。对于就业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业与失业是市场经济的伴生现象,在我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劳动力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尽管我国的失业问题的产生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殊原因,但是西方主要的就业理论对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1、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萨伊定律”集中体现了以马歇尔、庇古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新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的基石,其基本内涵是“供给总能创造自己的需求”。信奉萨伊定律的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具有自动调节…  相似文献   
17.
田志 《时事报告》2003,(2):22-22,26-28
人们常常把加入世贸组织比做一把“双刃剑”,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入世问题上既面临着珍贵的发展机会,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比喻,形象地暗示着“执剑者”就是我们自己,如果不幸出现了问题,那么也属于“自伤”。因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9)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以来,伊朗社会的方方面面被重新整合到伊斯兰的价值体系中,伊朗女性的失业问题受到伊斯兰传统价值的深刻影响。革命后,伊朗女性失业问题愈发凸显并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与稳定。文章将就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女性失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西方社会保障政策改革的理念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国家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保障政策改革,旨在用一种更为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来代替消极的福利给付。这种从"福利"到"工作"的积极政策的改革实质是以一种劳动政策代替社会保障和福利,旨在将失业者送入劳动力市场,以解决日益膨胀的失业问题,减少失业者对福利的依赖。与此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也面临着广泛的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从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改革中得到诸多启示和借鉴,以一种新的理念来构建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到11月,中央党样教授谢志强主持了《领导干部对2003~2004年中国社会形势的若干判断》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9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重点调查了中央党校进修部的县委书记班、地历干部班和中青班的学员。其中领导干部对2004年及来来一段时期中国社会形势作出自已的判断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