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3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对规范劳动合同关系、完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笔者认为,新法对解决劳动争议具有重要作用的仲裁与诉讼关系仍然未能有效理顺,这必然为今后发生劳动争议的解决埋下隐惠.笔者主张废除"仲裁前置"程序,确立"裁审分离"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52.
轻罪诉讼制度是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顶层设计提出构建该制度体系的现实背景是当代中国社会已进入"轻罪化"时代.这不仅体现在刑事法律规范层面的制度转变,亦可从司法实践的统计数据获得验证.探讨我国轻罪诉讼制度体系,应适度反思"权力中心主义"逻辑立场下的效率优先命题,注意程序简化及由此带来的效率提升,只有在...  相似文献   
153.
论行政习惯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习惯法在我国行政法学界是一个被学者们忽视了的问题 ,然而 ,行政习惯法却是行政法现象中的一种客观存在 ,本文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 ,认为它承担着对行政成文法的弥补、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行政自由裁量的参考、行政管理新规则的派生等功能。并指出 ,在我国行政习惯法包括行政判例法、行政裁例法、行政案例法、行政先例法、行政伦理法等。  相似文献   
154.
我国劳动争议中的“一裁终局”制度,是我国的《劳动争议阔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传统“一裁两审· 处理机制的基础上,具有原创性的制度设计。但该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并未完全达到立法者的预期。司法实践中适用 “一裁终局”存在诉权受限面临法理质疑、劳动仲裁公信力不足,一裁终局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亟待解决。因 此,统一对一裁终局适用范固的理解、扩大劳动争改一我终局的适用范固、完善我国劳动仲裁监督机制等成为解决此 间题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55.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全国推广以来,在有效惩治犯罪、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速裁程序期限规定不合理、与自首、坦白的界限不明等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带来的适用困惑,也存在值班律师制度运行难等实务问题。建议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关规定纳入刑法,取消速裁程序10日期限的规定,对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范围进行限制,并通过提高值班律师"出勤率"、提高值班律师的履职回报等方式解决律师资源不足和履职不到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6.
德国处罚令程序作为德国刑事快速审判程序之一,处理了大量的轻微刑事案件,大幅度减轻了德国司法系统的诉讼负担,提高了诉讼效率,对完善我国速裁程序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在厘清德国处罚令程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反思我国速裁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应当增加速裁程序的书面审理模式,适当缩小速裁程序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完善值班律师制度,并且取消不合理的禁止性规定,从而充分发挥速裁程序的程序分流功能。  相似文献   
157.
富景筠 《美国研究》2022,(4):111-133+7-8
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主体和影响因素是多元而复杂的。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商业利益的跨国融合和彼此交织,制裁与反制裁博弈会模糊以国家为边界的利益划分,而商业行为体能够形成跨国集体行动来影响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和结果。本文基于“奥尔森命题”提出商业行为体形成反制裁行动的自发型和组织型模式,并通过美国制裁跨西伯利亚管道和北溪2号管道两个案例进行检验。集团规模和选择性激励是决定商业行为体能否采取反制裁行动的两大核心因素。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结果取决于强化和弱化制裁影响的两股力量的相互角力。一方面,商业行为体的跨国反制裁行动能够改变发起国施加制裁的成本与收益。当制裁变得无利可图、甚至得不偿失时,发起国会做出政策调整、妥协让步甚至最终取消制裁。另一方面,发起国扩大和升级制裁范围及力度能够改变商业行为体的反制裁成本与收益。当反制裁的成本超过收益时,反制裁联盟的成员会选择退出,这将降低商业行为体跨国反制裁行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
由于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或裁或审”条款的性质与类型在认定上十分模糊,因此各级人民法院经常在该问题上产生混乱。例如,“或裁或审”条款与“一裁终局”条款相混淆,多份协议与单一协议中的“或裁或审”条款相模糊,以及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仲裁法司法解释》)第7条的理解不一致等。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能为各级人民法院在“或裁或审”条款的性质与类型的定性中提供指引,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仲裁法司法解释》第7条中对于仲裁协议无效的规定。纵观各国对于既约定仲裁又约定诉讼的条款的态度,我国对于仲裁无效的判定过于严厉,这与我国正在推进建立亚太国际仲裁中心的政策考量不入。只有对法律制度的突破与变更才能在实质上修正立法的滞后性。先管辖先受理原则的借鉴,不仅可以为维护当事人意思自治提供出路,而且可以为我国鼓励与支持仲裁的发展消弭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