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5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6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4篇
法律   807篇
中国共产党   239篇
中国政治   590篇
政治理论   181篇
综合类   36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李敏 《法学杂志》2007,28(3):122-124
联通收益计划作为我国第一单证券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业务,开创了一种新型的金融产品.这种产品本质上属于资产证券化产品.但由于该计划的基础资产并非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利,而且采取委托代理的法律结构,使这种产品无法实现真正的资产信用.如果不能够在制度上完善,则资产证券化作为制度创新的优越性也就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982.
中国和东盟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力量,其双边合作是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2021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发展迈进新阶段,双边合作翻开新篇章。然而,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机制(QUAD)于2017年重启,2021年升级以来,其呈现了不断加强军事安全合作、拓展合作范围、以“QUAD+”扩容增员的发展走向,对中国—东盟合作的地区秩序、安全形势、战略互信和相互依赖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中国—东盟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因此,中国需要予以关注,多措并举,推动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83.
文章综合运用法学、公共管理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提出“数据产权—数据主权—数据治理”的分析框架,用于分析中国—东盟跨境数据流动规制的困境与战略选择。文章研究发现,数据治理主体和目标呈多元化趋势,引发了规制的双重困境:在法理上表现为数据产权和数据主权定位模糊所引发的数据确权争议,在治理上表现为促进数据产业发展、保护个人数据信息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等多目标之间的权衡。此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还面临着“数字鸿沟”和数字霸权主义的挑战。文章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应基于现有的理念共识、制度基础和战略互补优势,构建面向未来的数字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在共识、共赢、共存中寻求跨境数据流动规制的新平衡。  相似文献   
984.
王思斌 《探索与争鸣》2022,(1):110-118+179
乡村振兴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在多大程度上振兴,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产生多大影响,要看能在多大程度上缩小业已形成的城乡过大差距,改变农村的弱势化、边缘化状态,以及提升农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和能力。由于简单的、一般化的“经济—社会政策支持”难以解决那些已经和仍在边缘化的中西部农村的振兴问题,要实现其振兴,必须有韧性地介入,实施有韧性的政策和培植农村的韧力。在此背景下,中西部农村的振兴发展特别需要韧性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因为它是以乡村振兴为本、促进乡村韧性发展的政策,旨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振乡村人气和改善社会生活。它同时还是政策群,包括县域经济的振兴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发展,以及其整合发展,进而促进乡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85.
涂攀 《理论月刊》2022,(10):151-160
“呼唤—回应”结构是传统哲学中一直隐藏着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结构,马里翁将其看作现象性的根本结构,这一结构意味着现象性就是受予者对事物自身之呼唤的回应。然而,这一做法却招致亨利的批评,他指责马里翁在呼唤中试图恢复形而上学的出神结构,导致呼唤与回应之间存在着一个非原初性的距离,这种距离最终可以被无距离的生命现象学所统摄。尽管马里翁从呼唤与回应的同时性角度反驳了亨利,论证了“呼唤—回应”结构并未陷入出神距离的困局,但他的反驳还要进一步说明被给予性与被给出者之间的距离为何不是非意向性的出神距离,否则,马里翁仍将面临另一种非出神距离的指责。最终,在被予性的褶子与解释学论证的双重补充下,亨利的指责在马里翁的被给予性现象学立场上能够被彻底反驳。  相似文献   
986.
何晓慧 《法制博览》2021,(4):157-158
物业管理权行使方式的选择,实质是业主对自己的财产管理方式的选择,它源于业主对自己所拥有的建筑物专有权的自治管理,其管理方式有自主型管理和委托型管理.在自主管理形式下,我国现行法采取的是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结合的模式;对委托管理模式之下的经理人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但实际中却不宜直接选用;目前我国法律设计的是服务人模式.  相似文献   
987.
张励  吴波汛 《当代亚太》2022,(5):37-65+166-167
在中美博弈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湄公河地区成为双方的“兵家必争之地”与战略对抗前沿。在此博弈场中,水资源无疑关乎该地区的命脉,亦是两国博弈的焦点。鉴于既有水外交理论对小国水外交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解释的不足,文章试图构建一个小国水外交理论框架,并借以分析湄公河国家在中美博弈背景下的水外交策略模式选择。小国水外交理论分为三个维度,从国家维度看,小国水外交的内在驱动因素包括“求生存”“求安全”“求尊重”由低至高三个不同层级;从流域维度看,小国水外交的决策形成因素包含河岸权益匹配度、水机制发展程度和共同身份强度;从环境维度看,小国水外交的外在触发因素包括大国的影响力度与大国间的博弈烈度。三个维度各因素的互动催生了“自主式水外交”“追随式水外交”“对冲式水外交”和“抱团式水外交”四种主要的小国水外交策略模式。文章基于小国水外交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湄公河国家水外交的要素构成及在中美不同博弈烈度下湄公河国家的水外交策略模式,即泰国借助“三河流域机制”开展的“自主式水外交”,老挝通过“水电开发”同中泰两国实现利益捆绑的“追随式水外交”,湄公河国家在中美水资源合作机制上采取“两面下注”的“对冲式水外交”,以及以...  相似文献   
988.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进程和反全球化运动的博弈中,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面临着多重身份认同、跨国沟通网络和群体情绪/情感等问题带来的新型挑战。多样的身份认同危机会导致国家处于本体不安全状态,出于维系“社会性存在”的目的,国家会启动情绪/情感性自我保护机制,呈现以“焦虑感”为特征的“非理性行为”,可能带来国家间的安全对抗和冲突。获取国家本体安全取决于国家自传式叙事的连续性与“自我—他者”信任关系协调机制两条路径的均衡发展。在百年大变局下,“何为中国”的自传式叙事正由“内向型”的国家主体性向“外向型”的国际能动性身份转变。新时代中国国家身份转型和国家本体安全的获得,一方面,取决于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成功建构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新型负责任大国叙事体系;另一方面,有赖于重塑和调适中国与西方大国和国际社会的“竞合型”与“和合型”两类信任关系,其调适结果不仅是实现“自我—他者”良性互动的前提,也是决定中国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生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9.
本文论述中国—东盟智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基本思路是:中国—东盟智库必须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特征,理解东盟各国的不同诉求,帮助东盟各国政府和民众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消除疑虑,主动参与;帮助中国政府和企业了解东盟国家的国情,推介"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总结经验,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990.
固相萃取/LC-MS/MS测定尿液中吗啡类药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尿液中吗啡类药物的固相萃取/LC—MS/MS方法。方法采用OASIS MCX3cc(60mg)固相萃取柱进行提取,应用LC—MS/MS方法进行检测,运用保留时间和MRM方式对尿液中吗啡类药物及其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磷酸盐缓冲液pH4.0时,海洛因、6-MAM、可待因、吗啡、M3G的固相萃取回收率分别达64.33%-70.21%,96.95%~117.57%,83.60%~123.63%,68.82%~91.03%,94.64%~107.33%;最低检测限(LOD)分别为5、10、5、5、2pg,线性范围0.005~10μg/m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0.9958、0.9992、0.9994、0.9997。结论本文所建方法,适用于尿液中吗啡类药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