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今年年初,国家重奖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各获奖金500万元,再一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奖科技有功人员,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既是对为国家科技进  相似文献   
12.
几十年来几十年来,每当他仰望星空时,身后总有温暖的依靠。在他眼里,她就是他的最美嫦娥一1959年,对30岁的孙家栋来说,紧张又忙碌。一年前,他从苏联回国,因留学时品学兼优,人还未到,就已被时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钱学森看中了。孙家栋是辽宁人,3岁时随家人迁往哈尔滨,战乱中辗转求学。  相似文献   
13.
星心闪耀     
《创造》2010,(1):92-93
<正>人物简介孙家栋,辽宁省复县人,1929年生,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谷超豪,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1926年生,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国际教育研究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非线性科学"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14.
李琦  陈晋 《新湘评论》2020,(3):48-51
2011年1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看望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时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赞扬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一段奋斗历史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党建研究》2020,(3):F0003-F0003
孙家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9年4月生,辽宁复县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科技委主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原高级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入、九、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远离浮躁     
史春玉 《新湘评论》2010,(10):29-29
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举国关注,有人问他们成功的秘诀,两位院士道出了共同的心声:科技创新应远离浮躁!  相似文献   
17.
孙家栋院士工作累了,就会靠在沙发上品味着家庭这个爱的港湾。此刻,他们年轻时的罗曼史就会重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8.
承平 《人事天地》2007,(12):18-19
差点被退学的左撇子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1929年4月8日生于辽宁省盖县(解放后划为复县),有3个哥哥2个姐姐,父亲孙树人时为盖平师范学校校长。3岁时,他随父迁往哈尔滨。8年以后,全家又迁往营口。  相似文献   
19.
王建蒙 《今日广西》2010,(14):44-45
2010年1月11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孙家栋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很多人都知道孙家栋在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而关于他和妻子魏素萍的家庭生活,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国人能在短短十多年时间内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一直令外国人很困惑。上个世纪80年代,来华访问的美国航天界专家,当面向后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时任航天部副部长的孙家栋院士提出了这个问题,“中国当时经济那么落后,条件那么艰苦,到底是什么让你们创造了这个奇迹?”孙家栋脱口而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人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并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因此,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对世人来说,“两弹一星”是怎样成功的仍然是一个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