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1篇
法律   96篇
中国共产党   123篇
中国政治   155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7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52.
53.
为了对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有一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2002年1月25日-27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在北京主办了“冷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国际学术研讨会。黄宗良、李凤林(北大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原驻俄大使)、张汉清、林勋建教授等主持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54.
王蒙是中国当代最具时代功绩和历史代表性的作家,在整个汉语新文学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的时空链接点上。在新中国的每个重要历史阶段,王蒙几乎都有相当的文学贡献,这些贡献含有浓厚的理念探索和艺术探索成分,而现有的王蒙研究却还较多停留在文学批评的学术层次上。因此,王蒙所提供的文学现象,理应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探讨王蒙研究的学术理路,可以从王蒙的思想艺术追求与民族精神资源的形成之间的差异性寻找,也可以从王蒙的批判及其必然的尴尬等内部关系中解析。  相似文献   
55.
儒学答客问     
儒学作为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伦理哲学,它本身也有缺失、局限,不能笼统地称为优秀文化.历来的统治者之所以要尊崇儒学,其根本原因在于儒学对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秩序有用有利."儒化中国"论者的思想主张,不是在研究儒马、评析儒学,不是要从儒学中吸取对现实有益的东西,而是把学术研究引向政治诉求,以达到其用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学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不加分析地整体地继承发扬,而需要具体分析,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56.
学林奇士沈志华,以不屈地抗争命运的悲剧精神.谱写邀游吏海"苦行僧"的人生,终成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领域的排头兵.他以历年的经营所得,资助史学研究.设立出版基金会,成立大型专题研究课题组,出版大型专题档案集.开创当代中国体制外史学研究民间化的新道路.在学术研究上,他严肃地、科学地直面敏感问题.收集档案,立足档案,既为史学研究者提供"粮食".也为自己的研究夯实基础.成为当代中国新一代史学家独立求索的代表.  相似文献   
57.
澳门是一个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小城。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暨普查局二00一年人口普查数据,居民数目为435235人,共中青少年(本文界定10岁至24岁,是采用该局人口统计分类以方便资料之分析)约占10万人。澳门近数十年来经济起飞,人日开始膨胀,特别是新移民政策使年青劳工人数不断增加,带来了经济活力。但从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澳葡政府的夕阳殖民地政府心态作崇,加上国内宏观经济调控,使澳门经济开始走下坡。  相似文献   
58.
<正>总体而言,邓中夏留在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主要是作为职业革命家而非专门学者的角色,但他的学术研究,对于指导和总结中国工人运动,却算得上居功至伟。其《工会论(上编)》和《中国职工运动简史  相似文献   
59.
《公安研究》2010,(9):40-40
蒋德海在《学术研究》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舆论监督是现代法治文明最典型的特点。舆论监督不仅把古代法治和现代法治区分开来,而且是民主和真理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1996年以后互联网的发展,中国舆论监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并对舆论监督提出了更高的思想解放的要求。舆论监督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60.
孙熙国 《党建研究》2011,(12):56-5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完成的一份供自己进行学术研究使用的笔记,总共11条,不足1500字。1888年恩格斯在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把它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刊出。如此简约的一份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