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各国政治   45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25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9篇
法律   1221篇
中国共产党   1149篇
中国政治   1433篇
政治理论   491篇
综合类   9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64篇
  2010年   486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对峙——从行政诉讼看中国的宪政出路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十九世纪初,一位哲人在其历史哲学讲演中指出,“我们不能够说中国有一种宪法……所以我们只能谈谈中国的行政”。时至二十世纪之末,中国建立了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制度,我们则要申明,谈到中国的行政就不能不谈中国的宪法。 那么,为什么说中华帝国没有宪法呢?宪法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有人嘲讽中国的行政诉讼是以卵击石?为什么我们要申明行政诉讼的推行是真实宪法的成长?换言之,行政诉讼这种法律形式的内涵是什么?它在怎样的意义基础上符合于宪法的意义?二者意义的吻合又  相似文献   
202.
从中国哲学史的背景看,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理想人格观都属于平民化理想人格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共产主义实践型的理想人格观,邓小平则以"四有"为核心对理想人格作了当代的新界定.共同的"平民化"致思趋向,理论产生的巨大感召力和社会影响,以及对社会价值系统的有效改进,这些构成了他们的理论的诸多相同相通之处,但是,由于社会背景、理论来源以及个人风格等的差异,也使得他们的理论具有一些相异之处,并展现出较为明显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3.
近年来,"尖子生"弑亲案件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两例案件分析了该类学生的人格特点和犯罪心理成因,尝试从犯罪心理发展过程的角度,找到预防悲剧再次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4.
科举制——一个信任角度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作为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始于隋朝 ,废止于清朝 ,穿越了中国古代十几个世纪的时间隧道。从“信任”视角对其发生、发展直至消亡的过程进行考察 ,可以分为人格信任阶段、非人格信任阶段、非人格信任系统遭瓦解这样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5.
中西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弗洛依德的人格构造说出发,首先探讨人格结构三要素"本我"、"自我"、"超我"均衡发展的文化前提,然后对中西人格结构,中西人格结构赖以形成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人格结构的文化人所创作的文化作品的优与劣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指出文化转型时期我国人格结构的缺陷,并提出理想人格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6.
系列案件中的犯罪思维定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思维定势是系列案件作案人的犯罪思维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侦查人员为了能够识别和查找系列犯罪案件的作案人,必须对作案人的犯罪思维定势进行剖析.系列犯罪案件作案人的犯罪思维定势可以分为常态人格特征的犯罪思维定势和变态人格特征的犯罪思维定势.这两种犯罪思维定势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前者在形式和内容上往往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稳定性"或"规律性"特征;后者往往表现出某种程度的"非稳定性"或"缺乏规律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7.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目标建构的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向,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理想。其目标建构有着哲学人道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有着人类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具体地说,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目标建构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类有关个人自由与尊严的思想的宝贵遗产,特别是个性教育、自由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二是现代教育,特别是我国目前道德教育所肩负的使命;三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结构与特征  相似文献   
208.
现代社会中,人格标识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商业活动,其承载的主体利益具有了财产内涵。相应的,人格标识商业价值的保护成为民法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在保护方式上形成了人格权法与财产权法二种思路。依照我国的法律传统和司法实践要求,应采取人格权法保护模式,具体而言,在人格权制度下创设一项"子权利"专门保护人格标识商业价值的思路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9.
在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机器人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的能力已成为发展趋势,由此所产生的法律问题也必然会对现行法律体系带来碰撞与冲突。加之现行法律体系缺乏对智能机器人法律人格的确认,造成其发展应用中存在法律价值指引缺位、法律地位不明以及与现有责任制度冲突等问题。鉴于智能机器人具有相应独立自主的行为能力,有资格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理应具有法律人格。但限于其承担行为后果的能力有限,难以享有完全的法律人格,因此可对智能机器人享有有限法律人格进行法律确认,并以此为进路探讨有限法律人格建构。  相似文献   
210.
公安教育的审美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重要,首先公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在治安形势严峻的今天,人民警察的审美需要也就是公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审美教育有助于人民警察深入的了解各种犯罪的内在生成因素;第三,审美教育对培养人民警察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