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184篇
中国政治   229篇
政治理论   53篇
综合类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来信摘登     
《时事报告》2007,(4):63-63
莫把“恶搞”当时尚 2006年,恶搞大行其道,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影片、英雄人物等,都难逃成“恶搞”的命运,想恶搞的人进入了“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的“境界”。审视恶搞,其实就是一种扭曲甚至畸形的社会文化,颠覆着传统的文化道德。网络上的自由言论权是有限制的,有两条线不能突破:一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道德底线不能突破;二是法律的红线不能突破。  相似文献   
32.
家庭暴力和婚姻家庭的伦理底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丽 《政法学刊》2004,21(5):21-23
夫妻之间产生的家庭暴力是一种不对称的暴力行为。其可分成硬暴力和软暴力两种不同形式。而后者的行为同样令人发指,它所带给夫妻双方的伤害更为隐密和持久。如果说硬暴力是一个和法律密切相关的问题,那么软暴力似乎只是一个和婚姻伦理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狱思撷拾     
在迎接与参与监狱体制改革之际,我们要做的另一件事情也许是清醒而认真地清理一下地基,看看我们双脚所站立的大地实况。只有弄清楚我们现在究竟站在哪里,才能知道该往哪里去。我们不应该再把我们所钟爱的观念、理想、制度笼罩在美丽的迷雾中,以为好的全都是好的,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丝毫需要我们警惕,加以防范或克服的缺陷。  相似文献   
34.
刑法守护着社会最后的道德底线。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人往往会面临着从生理上到心理上的最严厉的处罚。正是因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所以如何认定一个人(这里主要讨论自然人,单位犯罪暂且忽略)是否违反刑事法律,这个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就是这方面的程序,有人曾这样高度评价《刑事诉讼法》,“新《刑事诉讼法》的诞生,标志中国对犯罪人人权的保护以及审判方式的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的确,刑事诉讼实际上是一个公民与国家抗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35.
<正>科学思维是一个体系。从坚持问题导向的维度而言,战略思维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旨在解决"做不做"的问题;历史思维和辩证思维提供分析问题的视角,旨在解决"怎么看"的问题;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指明解决问题的路径,旨在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  相似文献   
36.
“底线型上访”——转型期涉法涉诉访的一种分析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线型上访与民众通过上访维权、获利既有相同又有区别。相同之处是二者目的都是维权,相异之处是底线型上访多属于涉法涉诉访,民众试图通过这种上访寻求某种公正底线,以回应自身遭遇的不公正现象。底线型上访产生原因包括压力型维稳制度、权力与资本的结合造成相对剥夺感加强、成文法与民间习惯的内在张力、价值与信仰的破坏与缺失。底线型上访是民众个体对于转型期社会道义公正底线丧失的抗争,也反映了社会失范背景下民众对于重建文化和伦理秩序的渴望。  相似文献   
37.
面对破解"两岸政治定位"这一难题,两岸学者都做出了努力。本文探讨双方已有的共识与分歧,并重点分析两个最受关注的方案———台湾学者张亚中的"一中三宪论"与大陆学者刘国深的"球体理论"。研究发现台湾学者始终坚持"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的底线,而大陆学者则在如何面对"中华民国"问题上前进了一步。本文认为"是否敢于突破底线"与"是否存在解决难题的意愿"是两岸政治定位问题的两个瓶颈,希望两岸学者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要后退,坦诚交流,共同建构两岸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寻求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8.
李一 《黄埔》2011,(3):62
与守道兄相知已30年。1981年,举办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大学生书法竞赛,有幸与守道兄同列获奖名单,知道守道兄的名字,拜读守道兄的书艺是从那个展览开始的。守道兄自大学毕业一直在书坛耕耘,如同他的名字,坚守并前进在书法之道上。他多年来任职于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繁忙,但令人敬佩的是他少时播下的书法种子,不仅没有因工作繁忙而淹没,反而进一步扎根、开花、结果。三十年后的今天,他已是硕果累累,卓然成家了。我认为守道兄所守之道,是中国文化传统之大道。从政而善书,是中国书法的优良传统,自古从  相似文献   
39.
肖德安 《新长征》2011,(4):64-64
某单位一领导对其下属说:“我这个人有点不拘小节……”言外之意,他的大节还是不错的,他的小节无损于他的大节,希望大家都能理解他、体谅他。“小节无损于大节”——一、事实会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40.
刘益飞 《求贤》2011,(10):14-14
90年前.我们共产党人崛于工人农民之间.在没有印把子也没有枪杆子的情况下.凭借对草根民生的深切同情.对政治民主、社会公平的公开承诺,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戴。海丰县大地主之子彭湃从日本留学归来.放弃锦衣玉食.烧掉自己名下的地契,把土地分给穷人,创办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