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17年6~7月间,安倍内阁支持率急速下跌,与2012年以来长期稳定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安倍支持率的稳定,源于民众对其的消极支持,以及对安保法案等焦点事件以及金钱丑闻等的消极反对。而消极反对与消极支持,则源于民众的"习得性无助"、"安倍经济学"、投票选择机会成本大幅下降等诸多条件。安倍支持率的骤然下跌,并非上述条件发生变化,而是安倍傲慢、与民众离心离德导致人格等"中心形象"的崩塌。在支持率暂时回稳的背景下,安倍利用反对党内讧之机提前解散众议院举行大选,以实现其执政至2020年东京奥运的目标。选举的胜利并不足以表明其完全摆脱负面影响,安倍将利用朝鲜半岛危机等,展现其"善于维护日本安全"的一面,谋求重构"中心形象",进一步提升支持率以稳定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52.
53.
54.
安倍政府开创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最长时间的日本经济复苏局面,但是其依然没有实现年通货膨胀率2%的重要预定目标。安倍政府实施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在本质上就是向经济注入更多流动性因素,使得借新债还旧债的资本循环得以持续下去。长远来看,只有真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日本经济才能走出经济低迷的局面。  相似文献   
55.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采取多种举措发展印日关系,印日关系被大幅度提升至"特殊的战略和全球伙伴关系"。印日关系强化的背后有多重驱动力,既有双方在战略、经济上的相互借重,也有双方战略目标的一致性;既有双方内在价值观层面的相近,也有外在因素的推动。尽管印日同盟在短期内难以形成,但印日关系的强化对中国的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在东西两线将面临巨大的战略压力,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利益拓展将受到挑战,在南海和东海的权益也将受到威胁。面对印日关系强化所导致的复杂周边安全环境,中国应理性看待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波动,现实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采取外交、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多种手段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56.
2014年12月日本举行了安倍再度执政以来第二次大选,安倍领导的自公执政联盟在众议院选举中获胜,第三次安倍政权于2014年年末正式启动。安倍着眼于长期执政,未来将会继续沿着修宪扩军、摆脱"战后体制"、实现"正常国家化"的右倾道路前进,而"一盘散沙"的在野党难以对其进行有力牵制。大选后安倍在对华关系上频频曝出消极言行,中日关系乍暖还寒。中日两国领导人2014年11月举行的两年来第一次正式会晤所营造的关系解冻氛围遭遇打击,安倍今后能否继续坚持中日四点原则共识、能否真诚改善对华关系有待检验。日本同其他邻国关系方面的前景也依然不容乐观。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安倍拟于8月15日发表所谓"安倍谈话",其内容和观点值得中国和国际社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7.
《党课》2013,(12):4-10
如果说21世纪是“亚洲世纪”的话,那么2013年绝对称得上是“亚洲年”,而这一年的主题则可以用“剑拔弩张”来概括。君不见,从钓鱼岛上空的中日战机对峙到以安倍为首的日本右翼分子参拜靖国神社、妄图“修宪”,从朝鲜高调表态要“以强大物理性措施”来捍卫国家的“射星”“试核”到美日韩频繁军演,令本就阴云密布的东亚地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面对危局,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在给东亚危局添乱?未来的东亚局势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58.
安倍上台后,大力推行"主张型外交"。从战略层面看,"主张型外交"的政策出发点是追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扩大国际影响,意在表明日本不甘居于二战后长期形成的国际政治地位,要让世界听到日本的声音和主张。从政策层面看,"主张型外交"旨在改变对美"一边倒"模式,增强日本外交政策的感召力,突出安倍外交特色,其中也有对华牵制成分。日本外交的新变化体现出一定的创新和改革思想,与日本对国际形势判断以及安倍本人的保守理念有关。但是,"主张型外交"过分突出价值观因素,与地区一体化的大趋势相悖,而且具有很大的政策局限性。  相似文献   
59.
安倍内阁推行建立"民主国家联盟"和"自由与繁荣之弧"的"价值观外交"提高国际作用,因其不合时宜的冷战思维而受挫;福田内阁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实行以合作为主的"积极的亚洲外交",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安倍、福田亚洲外交的变化,反映了日本民族主义外交政策的曲折演进,从中可以看出日本要求提高外交自主性,却不能忽视美国的影响:重视同亚洲和中国的关系,特别是对华认识和对华关系开始出现历史性转折;对华外交的两面性将交替反映并可能牵动中美日关系的调整.  相似文献   
60.
雷墨 《南风窗》2014,(14):19-19
6月26日,日本公明党党酋山口那津男在记者会上表示,“在保证《宪法》规范性、逻辑统一性的情况下,政府有整理、补充以及明确宪法解释的作用”。山口的表态意味着公明党存修改宪法解释上“松口”,也意味荷安储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最大障解已经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