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9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379篇
中国政治   486篇
政治理论   114篇
综合类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声音     
《廉政瞭望》2011,(13):4-4
诗人曹天,年过四十,博士学位,祖籍兰考,比文人有钱,比有钱人有理想,比有理想的人实在。——郑州“房地产诗人”曹天透露,愿出一亿元来担保竞选郑州市长,参选成功后自己任期内不拿一分钱工资,并且要求城管绝不能打百姓,官员腐败定严惩  相似文献   
132.
福清人林古度是明末清初一位人品、文品皆高的"遗民诗人",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版刻家。据史书记载,林古度"入清不仕,身佩万历钱一枚,以示不忘故国,穷困潦倒,死后无资营葬"。他即便一生清贫,却矢志著书、版刻、印书,在保存中华典籍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3.
洞宫山是道教的三十七福地,位于千年古县政和东南方向,离县城70公里。这里山峦重迭起伏,岩奇洞怪,崖陡壁削,碧水丹崖。山色亦多有变换,有时细雨绵绵山色空漾;有时云霭飘渺山峰隐没;有时新雨初霁,宝气上腾。据传,古时有魏虞二真人在此炼丹飞升,故被道家称之为琅环福地。明清诗人则称此为小蓬莱,类武夷。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吟诗作赋,流连忘返,明代诗人郭斯蜃的诗更是传神的叙述了魏虞二真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134.
郑思肖,南宋诗人,祖籍连江县透堡镇塘里村。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出生于临安(杭州),幼年迁居苏州条坊巷(调丰巷),一心苦读孔孟书。其父郑起,坚持忧国忧民的行为准则,身先垂范,教育诗人要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相似文献   
135.
诗人的康河     
李动 《人民公安》2012,(6):56-56
去剑桥大学那天正巧是星期六.又是清晨,所以这里的一切静悄悄。人行道树后边的一座座别墅深藏在绿色丛申.听说这里住的都是剑桥大学的教授  相似文献   
136.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想起了清代台湾割让后,台中一位诗人林朝崧的一句诗,叫。隋天再补虽无求,缺月重圆会有时’。我相信,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大业一定能够实现,这是整个中国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37.
卢获秋 《党政论坛》2011,(16):58-58
秦末时,刘邦和项羽都不是读书人,却走上争霸天下的舞台。后来,晚唐诗人章碣写了一首《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意思是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一统江山,没想到夺了大秦江山的人恰恰不是读书人,这简直是莫大的讽刺。后人往往借用“刘项原来不读书”这句话作为“读书无用论”的证明。  相似文献   
138.
陶易 《各界》2011,(10):66-68
中唐时期,有一位人称“短李”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悯农诗》几乎家喻户晓,文学史上历来对其评价甚高,他就是李绅。当年李绅应进士举时,曾以占风行卷,吕温读了其中的《悯农》二首后,认为其人有宰相器,将来必为宰相,后来李绅果真当了宰相。  相似文献   
139.
《各界》2011,(12):F0003-F0003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礼部试,  相似文献   
140.
两宋皇帝十分重视科举,科举因此成为读书的催化剂,相应带来的连锁效应也表现在文献编纂上面。宋代科举制度虽然经历了数次改革,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儒家经典的地位一直不曾动摇。科举制度是士人进身入仕的途径,是学术研究的导航器。科举制度的变革大力提升了儒家经典的地位,学习经典是必经之路,这是经典音义文献在宋时大量涌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