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379篇
中国政治   484篇
政治理论   114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陶易 《各界》2011,(10):66-68
中唐时期,有一位人称“短李”的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悯农诗》几乎家喻户晓,文学史上历来对其评价甚高,他就是李绅。当年李绅应进士举时,曾以占风行卷,吕温读了其中的《悯农》二首后,认为其人有宰相器,将来必为宰相,后来李绅果真当了宰相。  相似文献   
82.
洞宫山是道教的三十七福地,位于千年古县政和东南方向,离县城70公里。这里山峦重迭起伏,岩奇洞怪,崖陡壁削,碧水丹崖。山色亦多有变换,有时细雨绵绵山色空漾;有时云霭飘渺山峰隐没;有时新雨初霁,宝气上腾。据传,古时有魏虞二真人在此炼丹飞升,故被道家称之为琅环福地。明清诗人则称此为小蓬莱,类武夷。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此吟诗作赋,流连忘返,明代诗人郭斯蜃的诗更是传神的叙述了魏虞二真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83.
含山轧蚕花     
江南四月蚕花红江南四月,正值清明,这是一个属于蚕乡的时节。含山,地处浙北三大水乡古镇——乌镇、南浔、新市三镇的交界处,海拔64米,依运河而立,孤峰兀峙,状如巨螯,螯有含物之意而得名。民间传说含山是蚕神的发祥地或降临地,素有"蚕花圣地"之美称。唐代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山上就建有"含山寺"和"蚕花殿"。宋代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4年)建成含山笔塔。长期以来,含山周边区域蚕桑习俗  相似文献   
84.
声音     
《廉政瞭望》2011,(13):4-4
诗人曹天,年过四十,博士学位,祖籍兰考,比文人有钱,比有钱人有理想,比有理想的人实在。 ——郑州“房地产诗人”曹天透露,愿出一亿元来担保竞选郑州市长,参选成功后自己任期内不拿一分钱工资,并且要求城管绝不能打百姓,官员腐败定严惩  相似文献   
85.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也是接任上海市委书记7个月后、近日刚刚当选为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最喜欢引用的诗句之一。在过去的7个月中,习近平带领上海党政干部积极投入中央交待的“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86.
读王维     
一直觉得诗歌是最具灵性的文字.因为在凝固的诗句背后总潜藏着某个瞬间。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我近乎固执地偏爱王维,或许就因为王维文字背后的瞬间舞别有风韵。它们带着融注的情感.穿越千年的风尘,与我的心灵相遇相契。  相似文献   
87.
宋代对蕃民经济犯罪的惩治——以西北边区为中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边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错综复杂,宋朝对边境地区蕃民之间、蕃汉民之间及其番商跨境贸易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其范围包括土地、商品、茶盐、钱钞等诸多方面,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经济贸易法规,对蕃民私贸易活动予以严惩.  相似文献   
88.
银河 《重庆工运》2003,(11):19-20
寒冷的冬夜,雨雪频频敲窗,嘀嗒、嘀嗒……恍如窗外那树迎风绽放的腊梅,发出花瓣般悠扬的音响,颇有韵味地温暖着我的心房。这种读诗的快感和愉悦,是青年诗人施崇伟先生带给我的。  相似文献   
89.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1,(10):22-24
1949年初,陈毅在写给堂兄陈修和的信中有这样的话:"廿年来置身军旅,所获新知不少,而文人习气并未摆脱,故改变不大.弟仍以能保持本来面目为慰."身为数十万大军的统帅,又被中共中央内定为即将解放的上海市的市长,如此直陈心事,足见其书生本色.作为全国最大最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城市,上海之盛衰乃"天下治乱之候也".党中央还明确指定陈毅为上海市文教接管委员会主任,这既是对文化的高度重视,也是对陈毅的知人善任.  相似文献   
90.
叶介甫 《民主》2014,(10):47-49
<正>臧克家曾经说:"如果说,童年环境的气氛对于一个人的事业与爱好有着重大的关系,如果说,遗传对于一个人的气质、性情、天才有着极大的影响,那么,我将把我学诗的故事在这上面扎根了。"童年的乡村生活是诗的摇篮臧克家的故乡是山东诸城,这个县属古琅玡,秦始皇东巡,曾在这儿刻石记功,即有名的琅玡刻石。臧克家所居住的村子——臧家庄,离城18里路,孤高地盘踞在一个小岭头上。苏东坡在密州做知州时,曾到常山打猎,也写下了"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的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