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6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5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170篇
中国共产党   379篇
中国政治   484篇
政治理论   114篇
综合类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黄复彩 《各界》2011,(9):49-50
公元494年,萧鸾通过政变方式坐镇都城建康(今南京),是为齐明帝。但萧鸾在位不到四年,即因病而逝。临死前安排后事,因长子萧宝兴有残疾,遂立次子萧宝卷为皇太子,同时也不冷落长子萧宝兴,让萧宝兴到南徐州做晋安王。萧宝兴自知难以胜任,便向父亲提出,他需要一个“镇北谘议”。萧鸾问他看中了谁,萧宝兴便说出一个人的名字:谢胱。  相似文献   
972.
向南 《同舟共进》2014,(12):64-66
1950年5月,北京大学在红楼辟出专室,用以纪念中共创始人之一、当年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用以彰显当年在北大图书馆工作过的毛泽东的业绩。郭沫若为之题写"李大钊同志纪念室""毛泽东主席工作处",标牌分别悬挂在此室门楣的左右两侧。如果记忆不误的话,照片显示"毛泽东主席工作处"挂在右侧。  相似文献   
973.
蒯定 《理论月刊》2014,(4):80-84
西晋一统天下,结束了政权的分裂与割据,一股新的诗歌创作风气开始形成,也涌现出了一批名诗人。西晋诗人的诗歌作品之中,承继西晋之前诗歌创作多引入自然物的表达方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文章将围绕西晋诗歌中所涉及的自然物,来展开探讨。我们发现,自然物是激发西晋诗人诗歌创作的"触发物",自然物亦是西晋诗人在诗歌创作之中,表情达意的重要凭借。西晋诗人笔下的自然物的"主观化"色彩浓郁。而促使西晋诗歌中的"自然"风貌形成原因之中,自然物本身对人心的"感荡",特定的社会生产状况局限,影响着西晋诗歌之中独特"自然"风貌的构建。西晋诗歌承继了自然物入诗的"传统",对西晋诗歌创作者而言,便于表现自身鲜活的生命,诗人亦可以在自然物构建的大自然之中,获得精神的栖息之地。从诗歌本身的发展角度而言,西晋诗歌承继自然物入诗,也推进了自然作为独立审美对象之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晋诗人的诗歌创作,对促进我国的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74.
诗人毛泽东     
您从阡陌交错的韶山水田里走来,您从书声琅琅的师范校园里走来,您走来,我们看到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诗人,一袭青衫。雄姿英发,激扬文字,睥睨王侯,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您,出了乡关。您从烟雨迷蒙的南湖小船上走来.您从风声鹤唳的黄埔江畔走来,您走来,我们看到了一个浪迹江湖的寻梦诗人,循着十月炮响,穿越历史迷雾,不惧昆仑崩壁,志在山河重塑,镰刀和锤头,成了您仗剑天涯的旗帜和信念。  相似文献   
975.
王晓红  蔡乐焕 《团结》2013,(4):70-72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著名诗人艾青的这句诗用来形容民革党员叶桂昌再适合不过。叶桂昌出生在新叶古村,成长于斯,快乐于斯。他因工作短暂离开这片土地。却如风筝一般.始终有根线将他的心牢牢地牵在这里。为了让新叶这方自然恬静的净土被世人所识.这位平凡的叶氏后人默默地奉献着他的炽爱与热血。  相似文献   
976.
刘亮 《政府法制》2012,(30):17-17
如今,《婚姻法》规定,婚前一方所买房屋是个人财产,而非夫妻共同财产,其实早在宋代就有了类似的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977.
家庭的宅院布局是考察宋代商人日常生活空间的一个微观视角,园林式宅院,宅外有别业,是富商家庭宅院布局的两种典型形式。住宅"逾制"是宋代富商家庭宅院布局的重要特征,这与宋代追求奢华的社会风气、宋代富商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宋代官府商业政策的转变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78.
经过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那些明火执仗的"四风"已经消失和逃遁,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隐形腐败、潜入地下的"四风"还存在,他们的隐藏手段越来越高明,危害也更大,更加令群众深恶痛绝。近日,中纪委官网在"每月e题"栏目主动发邀,请您来晒一晒身边那些披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曝光那些改头换面的腐败手段。  相似文献   
979.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其哲理诗《四个四重奏》中写道:“最深的声音是听不见的.但只要你在听,你就是音乐。”由此联想到,贯彻群众路线,如果党员干部真心联系群众,真正为民服务,就能让最深的声音听得见.  相似文献   
980.
张斌  孙洁 《检察风云》2011,(19):90-91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宋皇室对传统礼制十分重视,将其作为立国之本,由此,消失一千多年的礼仪用玉重新得到重视,宋代上至皇帝太子、王公贵戚,下至臣绅大贾、文人学士,几乎都嗜好古物,尤其是崇拜出土古玉,这就使宋代的玉雕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文献资料考证,宋代出现的“买卖七宝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