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41篇
中国共产党   409篇
中国政治   911篇
政治理论   283篇
综合类   4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213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曾辉 《中国周刊》2016,(4):28-29
传统手工文化是中国"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倡导"工匠精神",就是要让传统手工文化活在现代生活中,与现代文明下的生产方式结合,这符合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手工业与农业是维持数千年来人类的生存之本,"男耕女织"般的农业与手工业共生方式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要依靠,是人类诞生以来文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尽管大工业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其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大的,大工业快速增长的后果是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对于未来是难以为继的。本届米兰世博会上,国际  相似文献   
82.
本文深入调查了十年电视选秀对同期成长的90后大学生在学习、价值观、审美、消费方面所受的影响。调查显示,学生对选秀的热衷程度与学习成绩呈低度负相关,看选秀时间越长高考成绩越低;选秀"一夜成名"之风总体没有"误导"90后大学生的奋斗价值观,理性认知者占大多数,轻信、模仿者很少;对选秀节目传达的性别、音乐等审美观念,大学生呈现理性、多元态度,乐于吸收其中正能量;电视选秀影响了青少年消费模式,观看时间长者消费超支频率较明显增加,但大多数同学消费比较理性。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团枣庄市委以创新组织模式、规范运行机制、科学设置内容、培树先进典型为着力重点,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队伍、丰富活动内容、培育品牌载体,把青年志愿服务打造成最美的“枣庄名片”。  相似文献   
84.
杨帆 《前进》2015,(1):61
<正>泥人张彩塑的小女孩凝神甜笑,清癯的老人抬头张望,喜庆剪纸勾勒出丰收景象,劳作的农家妇女洋溢着幸福甜蜜,街头巷尾大幅图文互释的宣传画,让中国梦的阳光洒满街头、留驻心头。这一本《诗画中国梦》,将街头巷尾的画配诗作品收入其中。版画、剪纸、彩塑、陶俑、杨柳青年画灵动古朴,诗歌清新隽永,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每一幅作品都是中国梦的具体投影,在审美愉悦中展示着中国梦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85.
徐军  雷婷 《长江论坛》2015,(5):16-19
陈独秀一贯主张抗日救国,但在如何抗日的具体问题上陈独秀的思想发生了两次巨大的转变。1937年8月出狱前后,陈独秀抗战思想由"打倒国民党政府"转变为"拥护国民党政府领导抗日"、由反对国共合作转变为拥护国共合作;武汉会战前后,在对抗战前途的预测上陈独秀由积极乐观转变为消极悲观、对游击队及游击战的态度由重视支持转变为轻视贬低。陈独秀抗战思想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时局动荡及陈独秀自身处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86.
执壶天地     
高古瓷中的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偏提、壶。执壶壶身的造型及口、盖、系、流、柄的变化,体现着各个王朝不同的审美情趣,标志着该执壶的烧造年代,是古陶瓷中执壶断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87.
自古以来白族人民创造的视觉美学文化丰富多彩,而作为白族民族身份最为显著的标志——白族服饰则是探究白族视觉美学文化最为直接的窗口。本文试从审美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自古以来白族服饰流变的阶段特征,并从物质经济水平的提高、自身内心审美意识的变更、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影响、自然环境与气候的影响等方面对白族服饰流变的原因作了浅显探讨,以期对白族视觉美学文化的研究和建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8.
哲学家康德从哲学的高度为审美判断找到了其先天原理,提出"审美无利害"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因而衍生出众所周知的"距离产生美"的名言。康德论证"审美无利害"这一命题时,使用的是反证法,论证力度不是很强;论证过程中所遵循的逻辑也不是非常严密。按一般的评判标准,以如此方式呈现出来的理论并不符合好理论的标准。应结合康德整个的美学、哲学体系以及他对美学学科所做出的贡献来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89.
刘勰强调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和文艺创作中要保持审美心胸的澄静澹泊,才能进入“神与物游”的状态进行文艺创作;柏拉图则认为创作的源泉来自神的赐予,文艺家一但“神灵凭附”,就会获得神力而陷入迷狂的状态。前者肯定了文艺家后天的才识、修养等理性因素,承认创作的差异性;而后者则从神的理念出发,摒弃审美过程的理性因素,认为文艺家只是神的代言人,审美活动和创作过程与之毫无相干,从而否定文艺家创作的差异性。因此,以“神与物游”为中心的“虚静”说同以“神灵附体”为核心的“迷狂”说构成中西方古代美学的不同体系,体现出不同文化特质中审美方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0.
借鉴生态学知识与原理来重新解释审美活动及其一系列关键词是生态美学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生态危机这个时代语境来重释"美"的要点则是解释它与"生态健康"的内在关联,其理论难点是将认识性的、不可感知的"生态健康"内容有机地融合到审美体验之中,从而建构出有别于传统之"美"的"生态健康之美",进而将传统的审美体验转化为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