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306篇
中国政治   791篇
政治理论   247篇
综合类   4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兴盛 《党政论坛》2010,(13):49-5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元化思想观念的交互影响,繁重的工作压力、沉重的角色负担、扑朔迷离的客观环境使领导干部在审美过程中时常出现无视美、歪曲美,或是不分美丑、盲目认同、随波逐流的不良现象,这些都强烈地折射出领导干部审美趋向的迷茫和审美意识的严重缺失。目前,部分领导干部在审美方面存在的诸如价值观念扭曲、人格偏移、意志脆弱、心理倦怠、取向失衡等问题,无不与审美意识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2.
刘文 《求索》2007,(10):189-191
认知诗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而这两个学科则构成当今认知科学的主要内容。认知诗学基于一系列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结构与语言运用理论,试图把这些理论模型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以找到能把文学研究与语言和心智研究接通的方法。认知诗学虽然能为具体文本的分析和阐释提供新方法,但认知诗学的主要目的却在于:用于语言研究的认知框架如何可以用于建立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之间更密切的相互关系,从而把文学话语放在更宽的意义生产过程之中来考量。  相似文献   
23.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个体经验的不断展开、女性审美自由的不断拓展、女性艺术形式规范的不断丰富,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价值取向,其目的是要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以张场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和自由审美精神为旨归的女性主义性别诗学。  相似文献   
24.
徐迅雷 《廉政瞭望》2005,(12):33-33
“权力审美”是丑的.而“权力审丑”则更丑。广东兴宁大兴煤矿“8·7”特大事故调查进展顺利.广东省纪委初步查明.该矿之所以置省政府的三令五申于不顾,长期顶风违法开采.与放弃监管密切相关;省安监局副局长胡建昌等已被停止工作,接受组织审查;对矿主曾云高等两人如何取得警察身份和以警察身份开采煤矿又无人过问.以及相关责任人员应负的责任正在查处之中(《新京报》)。  相似文献   
25.
王倜  黄大力 《湖湘论坛》2007,20(5):98-99
美感不是因为审美主体强行通过把审美对象放到自己"实用的需要和目的考虑之外"即保持一定的"心理的距离"所产生的,而是源于审美主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26.
美学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4,30(1):82-87
人类审美个性与其普遍性文化功能是德国古典美学两主题 ,其间存在的逻辑矛盾与历史张力以及其审美个性研究的不够深入 ,都深刻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美学。以宗教为参照 ,可以深化审美个性研究 ,则审美是人类追求即时性感性精神愉悦的活动。审美感性是物质感性、具体感性和即时感性 ,这些决定了审美乃人类精神生活起点、大众文化之典型代表。审美是最世俗的人类精神活动 ,美学则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 ,这当是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确当起点。在拓展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 ,审美较科学、宗教、哲学均远为逊色。  相似文献   
27.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28.
公安教育的审美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重要,首先公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在治安形势严峻的今天,人民警察的审美需要也就是公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审美教育有助于人民警察深入的了解各种犯罪的内在生成因素;第三,审美教育对培养人民警察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亮剑》、《历史的天空》等战争题材作品的阅读热情。《亮剑》和《历史的天空》两部作品的最大突破在于:把社会潜藏着的传统审美心理变成了现实,把战争题材领域呼唤了几十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开掘出了中国式的“巴顿将军”。只要听听“李云龙究竟是土匪还是英雄”的质疑,人们就会感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1928-1937年之间《申报》女性广告进行了内容分析,并从日常市民生活与现代性体验和想象、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定位以及女性广告的消费文化特质三方面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申报》女性广告文化作为现代广告的典型代表,不仅是报业史上探索媒介经营的先驱和范本,也参与了当时上海都会文化和城市气质的构建,体现了当时现代性转型中的上海大众的日常审美意识。这不仅是二、三十年代海派文化的一个充满意趣的缩影或曰截面,还与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广告存在着共通与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