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104篇
中国共产党   316篇
中国政治   804篇
政治理论   250篇
综合类   4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郭昭第《审美智慧论》在深入反思传统美学学科困惑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系列摆脱学科困惑的新尝试:一是整合西方美学、中国美学和印度美学资源,尝试构建世界美学的新格局;二是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核心关系,尝试构建和谐美学的新思路;三是抓住一元论与二元论的知识美学与智慧美学的根本分歧,尝试构建智慧美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2.
王兴盛 《党政论坛》2010,(13):49-5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多元化思想观念的交互影响,繁重的工作压力、沉重的角色负担、扑朔迷离的客观环境使领导干部在审美过程中时常出现无视美、歪曲美,或是不分美丑、盲目认同、随波逐流的不良现象,这些都强烈地折射出领导干部审美趋向的迷茫和审美意识的严重缺失。目前,部分领导干部在审美方面存在的诸如价值观念扭曲、人格偏移、意志脆弱、心理倦怠、取向失衡等问题,无不与审美意识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23.
刘文 《求索》2007,(10):189-191
认知诗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而这两个学科则构成当今认知科学的主要内容。认知诗学基于一系列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结构与语言运用理论,试图把这些理论模型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以找到能把文学研究与语言和心智研究接通的方法。认知诗学虽然能为具体文本的分析和阐释提供新方法,但认知诗学的主要目的却在于:用于语言研究的认知框架如何可以用于建立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之间更密切的相互关系,从而把文学话语放在更宽的意义生产过程之中来考量。  相似文献   
24.
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个体经验的不断展开、女性审美自由的不断拓展、女性艺术形式规范的不断丰富,是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主要审美价值取向,其目的是要建立以个人化写作为基础,以张场女性生命主体意识和自由审美精神为旨归的女性主义性别诗学。  相似文献   
25.
徐迅雷 《廉政瞭望》2005,(12):33-33
“权力审美”是丑的.而“权力审丑”则更丑。广东兴宁大兴煤矿“8·7”特大事故调查进展顺利.广东省纪委初步查明.该矿之所以置省政府的三令五申于不顾,长期顶风违法开采.与放弃监管密切相关;省安监局副局长胡建昌等已被停止工作,接受组织审查;对矿主曾云高等两人如何取得警察身份和以警察身份开采煤矿又无人过问.以及相关责任人员应负的责任正在查处之中(《新京报》)。  相似文献   
26.
王倜  黄大力 《湖湘论坛》2007,20(5):98-99
美感不是因为审美主体强行通过把审美对象放到自己"实用的需要和目的考虑之外"即保持一定的"心理的距离"所产生的,而是源于审美主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27.
美学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富兴 《思想战线》2004,30(1):82-87
人类审美个性与其普遍性文化功能是德国古典美学两主题 ,其间存在的逻辑矛盾与历史张力以及其审美个性研究的不够深入 ,都深刻地影响了 2 0世纪中国美学。以宗教为参照 ,可以深化审美个性研究 ,则审美是人类追求即时性感性精神愉悦的活动。审美感性是物质感性、具体感性和即时感性 ,这些决定了审美乃人类精神生活起点、大众文化之典型代表。审美是最世俗的人类精神活动 ,美学则是人类感性精神现象学 ,这当是当代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确当起点。在拓展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和广度上 ,审美较科学、宗教、哲学均远为逊色。  相似文献   
28.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29.
公安教育的审美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重要,首先公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人民警察。在治安形势严峻的今天,人民警察的审美需要也就是公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审美教育有助于人民警察深入的了解各种犯罪的内在生成因素;第三,审美教育对培养人民警察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何光英 《世纪桥》2005,(3):127-128
佛教作为中国文化三大支柱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美学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古代美学也脱离儒、道等中国本土文化资源的樊笼,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妙悟和意境这两个在古代美学体系中最具理论深度和中国美学民族特色的范畴,分析佛教思想对这两个美学范畴的影响,以期通过个案分析说明佛教对中国古代美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