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9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290篇
中国共产党   746篇
中国政治   1340篇
政治理论   552篇
综合类   6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执壶天地     
高古瓷中的执壶,又称注子、注壶、偏提、壶。执壶壶身的造型及口、盖、系、流、柄的变化,体现着各个王朝不同的审美情趣,标志着该执壶的烧造年代,是古陶瓷中执壶断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72.
老曹酷评     
曹景行 《新民周刊》2012,(22):11-11
@参考中国:2009年中国共发表28.5万篇论文,只有0.05%发表在顶级杂志上。瑞士论文超过一半发表在顶级杂志上。路透社指出,阻碍进步的主要因素是中国不鼓励好奇心和合作的文化史,对自由思想的态度和对权威的奉承。老曹:教育体制鼓励制造垃圾。@芮成钢:"非中国制造!不含铅涂料,美国制造"——这是正在美国商店里出售的一瓶...  相似文献   
73.
赵真 《政法论坛》2012,(3):155-163
毫无疑问,"纯粹法理论"为"世纪法学家"凯尔森(Hans Kelsen)赢得了更多的学术声誉。对此,阿列克西(Robert Alexy)的评价并不夸张:如此敏锐地捕捉到法的规范性问题,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1]。除了两版《纯粹法理论》,国家理论、民主理论以及宪法法院作为"宪法守护者"的制度设计,同样是凯尔  相似文献   
74.
自古以来白族人民创造的视觉美学文化丰富多彩,而作为白族民族身份最为显著的标志——白族服饰则是探究白族视觉美学文化最为直接的窗口。本文试从审美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自古以来白族服饰流变的阶段特征,并从物质经济水平的提高、自身内心审美意识的变更、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影响、自然环境与气候的影响等方面对白族服饰流变的原因作了浅显探讨,以期对白族视觉美学文化的研究和建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5.
哲学家康德从哲学的高度为审美判断找到了其先天原理,提出"审美无利害"这一著名的美学命题,因而衍生出众所周知的"距离产生美"的名言。康德论证"审美无利害"这一命题时,使用的是反证法,论证力度不是很强;论证过程中所遵循的逻辑也不是非常严密。按一般的评判标准,以如此方式呈现出来的理论并不符合好理论的标准。应结合康德整个的美学、哲学体系以及他对美学学科所做出的贡献来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76.
在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命运时,福山提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从此之后,构成历史的最基本的原则和制度就不再进步了。他的这一理论,其实质是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世性提供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7.
借鉴生态学知识与原理来重新解释审美活动及其一系列关键词是生态美学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生态危机这个时代语境来重释"美"的要点则是解释它与"生态健康"的内在关联,其理论难点是将认识性的、不可感知的"生态健康"内容有机地融合到审美体验之中,从而建构出有别于传统之"美"的"生态健康之美",进而将传统的审美体验转化为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78.
和谐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理论的批判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视角下公平、效率的含义并不一致。讨论公平、效率问题必须设定语境,相应的语境下公平与效率才具有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对立统一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均衡,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均衡点,这个均衡点主要取决于情势,而不是取决于理论、伦理。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适时建构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新的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79.
从现象学意向性理论的基本精神出发,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构建一个审美主客体的交互同构机制:审美态度开启了直面对象形象的审美意向;通过"心理距离"的加括号和悬隔作用,使得直面对象形象的审美意识得以净化和澄明;直觉意识的观照中,形象的直觉和直觉的形象趋为浑然的同构之境;在"内模仿"的自动应感活动中,对象形象地被显现于一切感知觉意识中;在移情的情感感应模式中,物我互化,主客同一,在一种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意向混成之中,美与美感最终被显露为一种具有情感深度和形上境界的生成域。  相似文献   
80.
王小岩 《新东方》2009,(3):59-61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马尔库塞被称为“发达工业社会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学生运动的先知”“青年造反者的明星和精神之父”“新左派之父”,是“新左翼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他出生于德国,后移居美国。他早年曾师从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后又师从多人并注重吸收先哲们的优秀思想成果。无论始终,他总是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着人和人的历史、人的本质和人的最高价值问题。马尔库塞生活在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勇于直面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