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35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被奉为神明的首领原来只是稚童一对 被关押在泰国137边防警察营拘留室里的14名缅甸"上帝军"成员中,只有两名超过20岁,其余都是乳臭未干的少年,还有两个女孩.人们从电视屏幕和记者的报道中可看到,被奉为神明的"上帝军"首领约翰尼和路德原来只是两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两兄弟神情疲惫、漠然,但仍然显得比其13岁的实际年龄小很多.  相似文献   
112.
岑鸿雁 《法制与社会》2011,(24):163-16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对刑讯逼供是如下规定的:“刑讯逼供,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来逼取口供的行为。”在人类社会走向高度文明的今天,刑讯逼供现象已经成为损害司法公正、破坏诉讼平等、违反程序正义的元凶巨恶,严重阻碍了整个法制发展的进程。这是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难题,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3.
疲劳审讯是一种变相的刑讯逼供手段,主要表现为办案人员擅自延长讯问时间,剥夺犯罪嫌疑人必要的休息时间,使其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双重的痛苦,从而迫使其做出有罪供述.疲劳审讯在刑事诉讼中的频频出现,严重侵犯了嫌疑人的人权.本文指出为有效防范疲劳审讯,立法应明确疲劳审讯的法律界定,及时填补相关法律漏洞,从而避免因疲劳审讯导致的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14.
清末著名女革命家秋瑾在英勇就义前曾书写了一句感人的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这是她因起义事泻被清廷逮捕在审讯中唯一的一句供词,之后便被清廷斩杀了。  相似文献   
115.
《现代法学》2017,(3):122-131
疲劳审讯不仅会对被讯问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还可能催生虚假口供,诱发错案,因此,对疲劳审讯应当明确禁止,排除由此所获证据。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疲劳审讯的认定可归结为三种模式:强制性认定模式、裁量性认定模式和原则加例外的认定模式。基于当前的刑事诉讼结构、辩护制度的发展以及既有的侦讯环境,我国对疲劳审讯的认定应采原则加例外的模式,规定除法律设定的特殊情形外,连续讯问超过24小时应被认定为疲劳审讯,所获供述亦应排除。另外,要准确认定疲劳审讯,还需厘清"必要的休息时间"和两次讯问间隔时长的关系,对剥夺饮食和夜间讯问能否归入疲劳审讯也需做出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116.
实证调查表明,我国在贿赂犯罪侦查实践中,形成了初查阶段将被调查人作为证人询问以突破口供的模式,多数被调查人在立案前做出供述,取得了较好的侦查效果,成为侦破该类犯罪的主要模式之一。其内在成因在于法定讯问时间短,缺乏有效长期控制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手段,以及实践中对立案的严格控制。然而,其面临滥用询问证人程序、控制被调查人人身自由时间过长、疲劳审讯等合法性质疑。实践中有必要完善该模式,包括严格限制询问时间,询问证人只是为讯问突破口供提供线索而不是直接为了突破口供,同时,应保障证人供述的自愿性、调整立案标准等。  相似文献   
117.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正式实行,我国对侦查活动的规范更为严格,侦查讯问模式也逐步从身体强制过渡为心理强制。心理强制时代的发展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讯问策略,但却加大了识别和预防虚假供述的难度。为了保障有罪供述的真实性和侦查工作的效率,通过对比研究美国心理强制时代讯问的发展经验,认为应在监禁期间全程录音录像;建立讯问策略评估机制;规定具体的讯问时间长度;保障特殊群体的律师在场权等方面寻求我国讯问模式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8.
迷惑式审讯策略是讯问人员利用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不对称,使其内心世界出现错觉,形成不得不如实供述的意识。该策略对侦查讯问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当前侦讯实践中存在着运用频率低、运用效果不佳的突出问题。要突破迷惑式审讯策略的现实困境,侦查人员要充分做好审讯前的准备工作,注意把握策略适用的度,注意各种审讯策略的相互配合,并应善于抓住有利时机,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  相似文献   
119.
(三) 高级干部的自杀,是“文革”中特殊的案件,需要专门进行剖析。 首先,应该说明,有的“自杀”,其实是被杀。这不是故意耸人听闻,而是有事实为根据的。刘善本(空军学院副教育长)就是一个铁证。 1967年11月22日,空军学院突然设立了“刘善本专案组”,扣  相似文献   
120.
2007年5月,浙江省嵊州市人民检察院在立案查办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杨某涉嫌行贿案时,发现中国银监会绍兴监管分局副局长黄某有重大受贿嫌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