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35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7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囚徒困境”看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囚徒困境”(thePrisoner’sDilemma)是 1950年由社会心理学家梅里尔·M·弗勒德、经济学家梅尔文·德雷希尔提出来的。它的内容是这样的 :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 ,分别在不同的屋子里被审讯 ,他们被告知 :①如果两个人都坦白后 ,各判刑五年 ;②如果两个都抵赖 ,各判刑一年 ;③如果其中一个坦白后 ,另一个抵赖 ,则坦白者被释放 ,而抵赖者被判刑十年。该情况可用如下矩阵表示 :囚徒A囚徒B坦白抵赖坦白 - 5,- 50 ,10抵赖 - 10 ,0 - 1,- 1  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囚徒A的支付 ,第二个数表示的是囚徒B的支付。在…  相似文献   
72.
对犯罪嫌疑人心理活动规律的探索,是审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心理学理论和现代审讯工作实践提出来的合理化策略,是审讯人员主动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原因、动机寻找一个在道德上符合情理的理由,以降低其罪责感,缓解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失衡状态,从而突破其心理防线,改变其态度,敦促其采取外显的行为反应的一种利导型审讯方法。目前,侦查讯问实践中尚存在合理化策略的运用频率低、效果不佳的问题。为突破合理化策略运用的现实困境,应加强研究。基于合理化策略的内在逻辑,该策略运用前应做好心理重建,运用中要把握好时机并遵循角色迁移、移情共振、动因合理化、结果同向等步骤。  相似文献   
73.
沉默权与如实供述义务--是谁在使用武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写作这篇文章缘于对电影中两副场景的对比和思考.在美国的警匪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警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后所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有权保持沉默……."而在中国的警匪片中,当警察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在审讯室的墙上往往写着八个大字:"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当我们把这样的场景放在其各自的背景里加以考察的时候,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它的合理性,甚至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如果我们对这两者加以比较,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对比原来是如此的鲜明和深刻.  相似文献   
74.
(一 )讲究讯问艺术 ,注重审讯笔录的制作审讯笔录作为司法机关为查明犯罪事实 ,在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时用文字制作的反映讯问情况的记录 ,在贿赂案证据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审讯笔录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嫌疑人翻供的可能。审讯笔录虽然在不同的侦查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记全、记明、记准、记透是制作笔录的原则。一要围绕犯罪构成要件 ,制作完整翔实的审讯笔录。在讯问贿赂案件犯罪嫌疑人和制作笔录过程中 ,应紧紧围绕犯罪构成要件 ,层层推进 ,做到“五清楚、五排除”。一是主体身份清楚 ,排除犯罪嫌疑人为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可能 …  相似文献   
75.
一、案情介绍2 0 0 1年 5月 2 9日 ,广东省某灯饰厂主要负责人孙某等 6人因怀疑员工盗窃本厂原料而非法审讯关押、集体殴打杜某等近 2 0名员工 10至 2 0多小时 ,致 1人重伤 (系孙某等 2人所致 )、7人轻伤、10人轻微伤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刑法第 2 38条第 1款规定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 ,从重处罚。”第2款又规定 ;犯前款罪 ,致人重伤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 ,…  相似文献   
76.
刑讯逼供是封建社会剥削阶级司法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剥削阶级官吏对人民大众进行人身摧残、折磨和逼取口供、搜寻证据的一种野蛮的审讯方法。我国人民取得政权后,坚决地废除了这种法西斯式的审查方式。强调在办案过程中要依靠群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重证据,不轻信口供。并在法律条款中加以固定。然而,我国严令禁止的刑讯逼供行为在现实中,却屡禁不止,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77.
未成年人犯罪导致的命案在我国目前命案的类案统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与成年人的差异性,在侦查讯问中,要针对其心理特点展开审讯。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对未成年人的诉讼程序设置了特别程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保护。在命案侦审中,侦查人员在查明案情的同时必须注意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保护,切实做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78.
1979年至2018年,国家基于对权力的限制和人权的保障,构建了"过程—结果"的刑事审讯双重控制机制。然而经过40年的构建,刑事审讯控制体系仍不完善。虽然刑讯逼供很少发生,但审讯违法问题依然存在,审讯的人员、时间、地点不合法等程序性违法问题依旧频繁出现。为了达到"既获得口供,审讯又不违法"的目的,应及时立法完善全程录音录像、界定审讯时间、规范律师介入的审讯程序,赋予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沉默权以及严格排除非法审讯获得的证据。  相似文献   
79.
审讯中,导致犯罪嫌疑人形成拒供心理的因素有许多种,其中畏罪心理为常见的一种。畏罪心理占主导地位的嫌疑人常常有情绪消极、趋利避害等表现。对此,讯问人员可通过情感交流、证据展示、法律宣讲、案例分析、人文关怀等方式,对嫌疑人的心理进行干扰和控制,从而促使其形成供述心理。  相似文献   
80.
检察机关依法担负着查处贪贿、渎职等职务犯罪,铲除腐败的历史重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法治观念的增强,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遇到许多新挑战、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在对犯罪嫌疑人审讯时.要坚决摒弃刑讯逼供等违背现代法治理念要求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