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28篇
中国共产党   119篇
中国政治   216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3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对传统德育进行分析与反思 ,充分了解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 ,加强两个主体的互动 ,尤其是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促进德育整体优化 ,有利于更好地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最终实现中国德育现代化、现代德育中国化。  相似文献   
302.
史锋 《唯实》2004,(9):90-94
村民自治是《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创立的一项法律制度,它对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这一制度在立法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现行法律对村民、自治主体及其权利义务的界定不明确;自治组织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欠合理;村民自治的运作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实践中出现的村民参选资格问题;村民会议名存实亡问题;村“两委“相互矛盾问题和对侵犯村民自治权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问题等.因此,制定一部完善的《村民自治法》,来切实保障村民的自治权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03.
本文在解读艾华(Evans)的《中国的女性和性别:1949以来的女性性别和社会性别的主流话语》一书的基础上,描述了自1949年来中国的女性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在中国女性自古以来处于男权官方话语统治下的原因,并对女性平等社会地位的获得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04.
引渡是国际司法合作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打击跨国和国际犯罪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形势的发展,引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引渡已不完全限于国家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会牵涉到非主权的司法管辖区;本国人不引渡原则;财产与罪犯一并作为引渡客体以及引渡程序等问题。这些新的问题不妥善解决,会影响引渡正常实施。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司法实践中,涉外刑事案件越来越多,其中不少都涉及到了引渡。尽管我国在引渡方面已有多个司法协助协定包含刑事协助的内容,但多无明确的引渡条款,且条款涉及的刑事司法协助的范围十分有限,远不适应发展需要,亟待建立、健全和完善,关于如何健全完善我国的引渡制度,本文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305.
306.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完善,这是由其学科的性质和特殊性所决定的,因此要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来充实和丰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体系。增强教育客体的本位意识是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客体自身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和教育方针等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307.
就犯罪客体概念而言,"社会关系说"自身有重大缺陷与先天不足;"法益说"则科学性、合理性兼备,宜取代"社会关系说"。在客体概念之语义范畴中,应采撷"引进论",以"法益"指称犯罪客体并界定其精确内涵。"法益说"具有完善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型构,助力于建构科学、完备的刑法体系,应对刑事司法对刑法解释与时俱进发展要求之多重重大价值。优化、升级客体概念,才能使客体概念在司法实务中具有普适性,让客体在司法层面上的功能被正视。  相似文献   
308.
数字虚拟设计发展到今天,相较于之前的人造物(即以一定的质感、量感、体感呈现的实际物),有了很大的变化。其存在方式和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最终导致其作为审美客体时,设计者(第一审美主体)、使用者和欣赏者在进行审美活动时,审美价值取向发生了嬗变。主要体现在:优美形态的神秘内涵缺失——深度被削平、广度被收窄;崇高与幽默的奇特结合——反讽和恶搞盛行;多维度审美愉悦——动感之美的诞生。  相似文献   
309.
一、背景 《残疾人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倡导和起草的过程中,参与者们最常说的两句话是:1.这部《公约》并未创造任何新权利.是的,从权利内容看,这部《公约》似乎没有创设任何新权利,但是,在探索抽象权利如何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这部《公约》确实为残障者“平等”进入主流社会,设计了很多特别的、只适用于残障社群的、新的权利实现方式.2.这是一部确定残障者主体地位,体现权利范式转化的法律,即从权利的客体转换为了权利的主体.  相似文献   
310.
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下的中国,可以说再没有任何一个民法上的问题比人格权更能引起民法学界如此的关注和讨论了。虽然立法机关已经决定将"人格权"作为民法典的一编来规定,但学者之间对此却尚未达成共识。更有学者坚决反对把人格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来对待。即使是同意民法典规定人格权的学者之间,就如何规定人格权的问题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反对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学者也不在少数。抛开上述宏观争议不论,就人格权本身也有下列问题需要澄清:(1)人格权作为一种权利,其构成是否符合权利构成的一般理论?其客体是什么?例如,我国民法学者都认为,"生命权"属于自然人之人格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