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18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210篇
政治理论   87篇
综合类   3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31.
自我思想道德教育是个体完善自己主观世界.进而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建筑活动.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结构是由其要素以及要素联结组合而成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主体、客体和价值坐标是其中三个基本要素.每个基本要素各有特定内涵,各具特性,在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各不相同.自我思想道德教育的要素联结表现为压力联结、动力联结和激发力联结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2.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7,22(5):159-159
华东政法学院杨兴培在《中国刑事法杂志》(北京)2006年第6期上著文《犯罪客体——一个巨大而空洞的价值符号》说,传统的犯罪客体理论在其历史起源上是随着社会主义刑法理论中曾经出现过的政治需要高于一切、政治压倒法律的理论氛围的形成而产生的。这种即使在外观上具有政治观念图腾的形式表现,依然无法掩盖其实际上不过还是一个巨大而空洞的价值符号。其实,犯罪客体实际上是价值评价的产物而非刑法规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3.
价值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关系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只有主体的存在和需要与客体的存在和属性发生联系时,才形成价值关系和价值;只有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潜在的价值才能转变为现实的价值;只有既符合主体的需要(内在尺度),又符合客体的运动规律(外在尺度)的价值属性才真正显现为价值。人类的实践活动从其本质上看就是不断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4.
洗钱罪是新刑法确定的一个新罪名,有些问题尚须论证和探讨。作者从洗钱罪犯罪客体的界定、洗钱罪行为方式及其形态的确定、洗钱罪主观故意的确定三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5.
在以往的政策转移实践中,有成功也有失败。其失败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政策转移主体支持不力,主要指决策人员指导思想及认识不正确,执行人员执行力不足,间接主体阻碍政策的转移;政策转移客体不配合,主要指一部分受教育程度较低的政策客体会妨碍转移政策的贯彻执行,一部分利益受损的政策客体会反对转移政策的贯彻执行;政策信息漏损与失真,主要指难以为政策转移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料,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漏损现象;政策环境不适应,主要指政治环境的限制、经济环境的约束及文化环境的阻隔。  相似文献   
136.
137.
在保护动物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在不断寻求怎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动物的利益。在强调动物权利的大背景下,便有部分法学家提出动物主体论,鼓吹改变动物的客体地位,动物跟人一样享有民事主体地位。但是否只有将动物的法律地位主体化才能实现对动物的保护?本文从动物主体论的观点着手分析,运用民法基本知识阐述,动物应有的法律定位仍然是特殊的物,是民事客体。  相似文献   
138.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对绑架罪规定的法定刑非常严厉,足见国家对于绑架这种犯罪行为的重视。如此高的法定刑对司法实践中绑架罪的界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绑架罪的犯罪客体和客观方面对绑架罪的客观构成进行分析,阐释学界的不同观点并提出笔者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9.
近年来,经济学中的寻租概念在学术领域也被引进法学范畴内,立法寻租是一个新型概念,目前在国内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立法寻租的概念以及主体与客体在人们心目中还相当模糊,本文旨从法律的视角对立法寻租的概念进行较细致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0.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法理学通说认为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在这一概念上姑且能够取得一定认同,但对其范围却各执一词。我国法理学上所讲的法律关系客体,事实上只是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种类的法理借用,而在解决其他诸如宪法关系、刑事法律关系及诉讼法律关系等具体法律关系中却存在理论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