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18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210篇
政治理论   87篇
综合类   3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学理论》2014,(31)
网络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诞生。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问题一直都是学术界高度关注和努力探索的问题。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而言,在网络条件下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含义,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点,从而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2.
刘芳 《党政论坛》2013,(21):50-5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既是一种思想体系、实践运动、社会制度,更是一种价值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要求,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运动的指针、  相似文献   
173.
赵俊劳 《法律科学》2012,(2):95-103
我国《物权法》第117条将动产与不动产一并规定为用益物权的客体,但考察传统大陆法系各国确定用益物权客体的依据、范围及其演变可以看出:以动产为客体的用益物权——用益权、使用权,只是西方固有传统下的特有制度,因其与我国的风俗习惯不相符合,为我国近代的民事立法所不采。在我国已经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动产为客体的用益物权不仅缺乏现实的存在基础,而且也没有未来的可能性。因此,应当删除我国《物权法》第117条关于动产作为用益物权客体的规定,以使用益物权的概念更为清晰、明确。  相似文献   
174.
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中,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的必备构成要件。其中,犯罪的直接客体揭示了具体犯罪所侵害社会关系的性质以及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因而是犯罪客体研究的重点。依据犯罪客体的分类,在犯罪直接客体内部又有着简单客体与复杂客体之分。从保险诈骗罪的发生领域和犯罪属性来看,其犯罪客体应当是复杂客体。而从设立保险诈骗罪所侧重保护的社会关系加以考察,该罪的主要客体应当是保险活动的管理秩序,次要客体则是保险人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75.
环境刑法的创设起步于本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的环境刑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且各具特色。我国环境刑法的制定相对较晚,截止刑法典修订以前,并元实质意义上的环境刑法编纂。对环境犯罪行为主要依赖单行刑法和环境行政法中的附属刑事条款追究刑事责任,而且呈零散支离状态。修订后的刑法典架构了环境刑法的雏形,将14种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植入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这些作为环境刑事制裁集中表现形式的刑罚内容不仅圃于传统刑法理念的僵化模式,而且是单行刑法和附属刑事条款规定的汇总,缺乏一种突破性的理念追求,传统思维定式的固有缺陷没有得到订正。在刑法中中加大对环境犯罪的刑罚比重和惩治力度是现代社会演进的必然需求,也是保护人类环境必然产物。而环境犯罪,尤其是污染环境的犯罪较传统犯罪类型大相径庭,因此,环境刑法研究的视点带给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种迥异于传统的思辩方式,正是这种理性思辩使传统刑法理论受到多方位的冲击。 本文就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缺陷以及环境刑法的保护客体三个方面析解环境刑法对传统刑法理念的冲击,这些命题的未来定位与走势关乎环境刑法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及传统刑法理论的拓展与鼎新。  相似文献   
176.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由于就业的主体是就业角色,就业的客体是职业角色,就业具有上向流动性和主动性,因此,就业是一个合格劳动角色由于某种原因获得一个职业角色而发生的一种主动性上向职业流动现象.这样的界定,既有助于澄清目前学术界对于就业的模糊认识,又便于统计操作,从而可以避免对就业者范围统计得过窄或过宽的失误.  相似文献   
177.
178.
随着时代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男性性权利受侵犯、婚内强奸等问题不断凸显,我国现行强奸罪的规定正面临挑战。为适应这种新形势,必须在认清并把握强奸罪本质特征与犯罪客体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该罪。这对完善我国刑法、有效降低强奸罪的犯罪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9.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指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即需要与满足需要之间的关系。谈价值,必有主体且主体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第一,主体,这是指需要的主体,主体是谁。第二,需要的内容是什么,这是客体。需要与需要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的,不是由主体或客体任何一个单方面决定的,而是由主体与客体双方共同规定的。  相似文献   
180.
论消灭时效客体与物上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理上对消灭时效客体作粗浅探讨,分析了国外的立法模式,指出消灭时效客体应限于请求权的理由,进而从研究请求权的体系入手,进一步阐明哪些请求权适用消灭时效,并着重探讨了消灭时效和物上请求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