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204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来社会史研究,倾向于关注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强调把人类聚落空间当成一个整体,从各个面向综合讨论。有鉴于移民族群在迁移过程当中,经历时间漫长,取得历史材料不易,家谱成为保存移民发展史的数据库。家谱撰写者为了垂训后世子孙,巨细靡遗地叙述开基祖艰苦创业立基的过程,内容包含家族历史以及开基祖从原生地到迁居地之后,建立移民聚落空间的历程。本文试以台中石冈《刘元龙公派下家谱》、苗栗铜锣《李氏宗谱史记》为讨论对象,探讨清代渡海来台拓垦的先民们,借由精神上血缘凝聚力与物质上的经济合作力量,以宗族为单位,建构生存空间,逐步地域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2.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作为永定县"文化舞动土楼"战略的成果之一的歌剧《土楼》于去年8月在福建大剧院上演,引起很大反响。春节放假之际,记者在热心的赖德成同志带领下,尽情领略了永定县培丰镇民间文化活动的丰采。  相似文献   
73.
正邻水县冷家乡汤巴丘村曾是古代川东至川北驿道上的重要驿站,分布着28个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院落。院落依山而建,木架穿斗结构,呈现干栏式格调等特点。"这些古建筑群是客家文化与当地民俗的结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见证了‘湖广填四川’移民迁徙、发展的历史,是研究四川及中国移民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邻水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秦燕告诉记者。1月8日,记者来到汤巴丘村,看到这些古民居院落镶嵌在田园山色之间,那些宽大的石梯,高高的门槛,古朴的青瓦,雕有各种花纹和动物的木窗……处处呈现古老的气息。  相似文献   
74.
客家土楼     
土楼是一座资料库,她真实地记录了客家人千百年来的风雨颠簸;土楼是一座档案馆,她完整地珍藏了客家人祖祖辈辈的喜怒哀乐;土楼是一座大舞台,她生动地演奏了客家人美妙的圆舞曲。  相似文献   
75.
<正>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属公认的祖籍地和客家文化的摇篮。自西晋永嘉年间开始,为躲避战乱饥荒,大批中原汉人先后辗转迁徙到以石壁为中心的闽粤赣边地区。他们在此开疆拓土、繁衍生息,孕育了第一代客家人。此后,客家先民把石壁作为新的起点,向外播衍于世界各地,如今客家后裔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1亿多人。宁化石壁与台湾客家人同根、同祖、同缘、同脉,自古就有割舍不  相似文献   
76.
刘建林 《台声》2014,(12):58-59
<正>如今的台湾中部地区经济发达、繁荣时尚,台中的人们过着富足的城市生活。然而,三百年前却不是这个样子的,更不会有如此繁荣的景象。那个时候,现在承载繁荣的土地是一片荒凉、贫穷。那个时候的台湾中部辽阔的平原土地尚是未开辟的荒地。虽然土地肥沃,却因无法灌溉而收成寥寥无几。正是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这片土地,曾一度让这片肥沃的土地成为闻名宝岛的粮食生产基地。这个人就是康熙二十九年出生在广东梅州市的张达京。  相似文献   
77.
王志东 《党政论坛》2011,(22):53-53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百姓家的称作家谱,也称宗谱、族谱,而皇家家族的家谱则称作玉牒。清代玉牒是惟一完整系统保存至今的皇族族谱。目前我国保存清代玉牒的只有两个地方,一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是辽宁省档案馆。  相似文献   
78.
王军 《当代广西》2011,(14):63-64
40年前,20岁的他从老家博白只身来到柳州创业的时候,全部家当只有一个木桶、一双木拖鞋和一张草席。40年来,凭着艰苦奋斗、奋力拼搏,他不但创立了自己的公司,树立自己的品牌,而且把品牌做成了中国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79.
香蕉在日据时期是台湾的主要输出青果,其中九成以上销往日本市场。当时蕉界精英17位,其中钟干郎、萧恩乡、林德玉、李才祉、林富仑等五位是南部六堆客家精英。本文借日据时期台蕉出口及其发展状况,观察六堆客家商绅发展过程及他们之间如何建立起蕉贸网络,并通过这些客家精英的生命史与网络来重新解释香蕉产业的型构。其次,当时香蕉经济是项获利颇丰的新兴事业,客家精英纷纷"弃教(儒)从商",重商思想和商绅阶层兴起,六堆客家人正式进入都市发展,从事海外贸易,而香蕉产品的商业化也促使客籍农民愿意承担风险提高植蕉面积与产量,带动了六堆地区整体发展,显见当时客家人在香蕉产业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8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具有共融性,客家优良传统贯穿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当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引领客家优良传统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