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06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68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7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论民事诉讼认证制度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认证标准是法官确认诉讼证据的基本依据。本文对民事诉讼认证标准的内容即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进行充分的阐述,使法官在司法实践中能够依据这些标准进行对证据的认证。  相似文献   
83.
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必须坚持客观性,力戒主观性和片面性。辩证法若离开了客观性、条件性、现实性,就会失灵、失真,变成“变戏法”;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奥秘,在于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这也是防止和克服片面性必须练就的基本功;产生片面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弄清其根源,才能在工作中赢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84.
黑格尔的真理观包括三层涵义:一是具体真理,即获得丰富的思想规定,才是具体真理;真理是一个过程,从逻辑方面看,真理是从原则到体系的发展过程,从历史方面看,真理是从抽象的体系到更为丰富的体系的发展过程。二是客观真理。真正的客观性乃是把握在思想中的事物,即关于事物的思想规定,所以,具体真理在本质上是客观真理。三是真即是善。真理既然是事物与其概念的同一,所谓不真的东西就是坏的东西,所以真即是善。黑格尔的真理观打破了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对真理的理解,把哲学的真提升到超越一般科学的真的水平,真理的发展不仅限于逻辑内部,而且也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即社会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85.
在诠释学的语境之下,刑法解释是一个诠释性的概念,是指正义理念、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的相互对应。刑法解释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两者不可缺一。刑法解释的必要性,实际上是刑事法治和司法实践的要求,而刑法解释的可能性,则是司法运作和实现法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86.
〔主持人语〕幸福是人的重要需求满足以后产生的愉悦感,是需求的客观性和感受的主观性的统一。幸福是一个永恒的、多学科的、有争议的、实践的话题。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是以GDP为目标的,而许多国家GDP上去了却没有带来幸福感的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87.
客观性证据审查在准确认定事实、防止冤假错案、追诉漏罪漏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案例,以客观性证据审查思维为切入点,阐述如何在刑事案件审查过程中,坚持以客观性证据审查为主的模式,并贯穿于刑事诉讼过程始终,如何着重把握客观性证据的稳定性和关联性,加强客观性证据的审查、梳理、挖掘,从而准确认定事实、维护司法权威和公正。  相似文献   
88.
正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检察机关对死刑案件的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公诉部门在办理死刑案件时应充分发挥职能,切实把好死刑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严格依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防范冤假错案的发生。为不断改进工作,落实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公诉审查模式,进一步确保死刑案件质量,笔者在对浙江省湖州市死刑案件公诉  相似文献   
89.
王勇  回湧 《天津检察》2006,(4):56-57
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呈复杂化和高科技化发展趋势,书证在侦查、审判此类案件中作用日益突出,原因是其相对于言辞证据更具客观性、直观性和稳定性,甚至成为了检验言辞证据是否真实的依据。为此,笔者仅就职务犯罪案件中几种书证的收集方法之优劣加以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90.
在司法过程中,利益衡量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此同时利益衡量自身也存在着难题,法官容易在司法裁判中恣意的倾向.通过一定的"防范"思路、规则、制度使法官在内心自觉地时自己进行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